
舒曼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善于从诗中捕获音乐灵感,他将钢琴伴奏与诗、歌提高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使诗、歌、乐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深刻的艺术表现力。
舒曼一生共创作有259首艺术歌曲,这些作品具有19世纪30—50年代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舒曼艺术歌曲以选词严格、钢琴伴奏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声色彩丰富且有引人入胜的表现力而著称。
其作品大多以德国浪漫主义诗人海涅、吕克特、凯而纳等人的诗歌谱曲,也有部分采用歌德、席勒的诗谱曲。
欣赏舒曼的艺术歌曲,我们会对“诗”与“歌”的关系产生更为深切的感受。不同于舒伯特,由于舒曼有着更高深的文学修养,他在歌词选择方面非常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其艺术歌曲一大特征即体现为其强烈的浪漫主义气质。
例如,舒曼著名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这部套曲共有13首歌曲,是根据海涅的一首长诗改编的。它描写了一个诗人对真诚爱情的向往及失恋后的痛苦。舒曼用音乐挖掘诗歌原作的深刻感情,使套曲有很深的感染力。

舒曼雕像
这部套曲的第1首歌曲《灿烂鲜艳的五月里》描写春天到来,诗人心里对爱情的渴望。这首歌的曲调并不华丽,却表达出发自内心的真诚。歌曲到了结尾曲调有意地不予终止,停在一个不稳定音上,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爱情生活的向往。
舒曼艺术歌曲的第二大特征即为其题材,多以爱情为主,还有一些以风景描写和叙事为主的歌曲。在舒曼的二百多首艺术歌曲中,占比例最高的是爱情歌曲,其中有很多艺术性非常高。著名的歌曲集《桃金娘》(Op.25)就是一个例子。
1840年是舒曼音乐生涯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被称作为舒曼的“歌曲年”。他125首左右的艺术歌曲都是在这一年写下的。也正是在这一年,舒曼终于经过法律诉讼同克拉拉喜结良缘。在婚礼上,他把26首歌曲汇编成歌曲集《桃金娘》,作为礼物赠送给了新娘。

舒曼与克拉拉
其中最受人们喜爱并传唱最广的是第1首《献词》(Op.25 No.1)。歌词是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吕克特的一首爱情诗。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如把心爱的人比作“生命”、“大地”、“天空”等,甚至比作“坟墓”,并吟唱道:“在那儿(坟墓)我永远将苦闷都埋葬”。全诗感情奔放,句句可见肺腑,读来使人体味到诗人对爱人的深厚感情。
在舒曼的歌曲中,以抒情的风景描写为题材的歌曲也很多,如: 《月夜》(Op.35 No.5)、《雪钟花》(Op.79 No.27)等,在其中还有表现民间生活的歌曲,如《莱茵河上的礼拜日》(Op.36 No.1)、《民间小调》(Op.51 No.2)等。
舒曼还写过不少叙事歌曲。最出色的是由海涅作词的《两个掷弹兵》(Op.49 No.1),此曲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它通过1812年从俄罗斯战败的两个法国士兵的对话,来表达欧洲封建复辟后,人们重新怀念拿破仑,向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情绪。
舒曼深厚的文学素养让他的艺术歌曲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质,作品中的思想及艺术表现力不容忽视。正是他的独特气质和极具个人特色的选材,让他不同于其他音乐家,对后世乐坛产生深刻长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