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国:以鳄鱼为图腾的古老部族

在商代,举国上下皆掌握在一人之手。商王之命,便是当时的一切准则。不过,随着时代演进,商朝的官制也开始有了变化。对于商王来说,国中的大小事务,对外攻伐、对内政治皆是他必须管理的范围。而撇去公务,自己的后宫佳丽、子子孙孙,也都是他要心系的对象。随着国家的势力越来越壮大,商王要管理的事务越来越繁重。因此,他需要一位可以从旁协助,并分忧解劳的辅政官员。起初,商王之下只有一位辅政官。时至武丁之后,则改为三位,并称为“三公”。三公就相当于是一个决策集团,为商王提供咨询,同时负责处理一些具体政务。不过,商代的三公并非都有详细记载,现今最熟悉的商代三公,莫过于帝辛在位时期的鄂侯、九侯与西伯侯了。

《史记·殷本纪》:“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西伯侯,是后来的周文王。a但鄂侯与九侯,就没有西伯侯这么幸运了。他们都惨死于商纣王的暴行之下。

《史记·殷本纪》:“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彊,辨之疾,并脯鄂侯。”

九侯,又称鬼侯,其封国应该在邺城。九侯有一位美丽的女儿,嫁给了商纣王。但也许是房事不顺,或是居家打点不当,九侯之女得罪了纣王。帝辛盛怒,愤而杀之。但这却祸延到了九侯身上,九侯因此遭受“醢(hǎi)刑”。眼见九侯将被剁成肉酱,同为三公的鄂侯极力劝谏,更是让纣王怒不可遏。于是,鄂侯被赐“脯刑”,做成了肉干。

关于九侯的记载,后世并没有特别的记载。不过,鄂侯所有的鄂国,则是西周时期相当重要的诸侯国之一。

鄂国,也记为“咢”,在金文中则写作“噩“。鄂国是夏商时期的诸侯国,之所以名为鄂。有人推测与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与长江流域的鳄鱼有关。鄂国以鳄鱼的形象为部落的图腾,也以“鳄”起名。在古字中,鼍、噩、鳄、鄂均可互通,皆为鳄鱼之意。而现今出土于羊子山鄂国墓地的鄂国青铜器,也有着类似鳄鱼形象的外观。

鄂侯提梁卣

商朝末年,鄂侯虽然帝辛做成了肉干,但整个鄂国并没有因此而灭亡。鄂侯死后不久,商纣王也走上了黄泉路。此时的鄂国,位于今日山西乡宁县一带,并不受商王威胁。不过,在鄂国的东面,有一处强大的周代诸侯国,晋国,也不会让他好过。

同在山西南端的鄂国,自然是不可能继续在这边安居乐业下去。西周初年,鄂国受到晋国的军事压力,被迫南迁到现今的湖北随州,史称东鄂。

在西周初期,鄂国与周王室的关系融洽。成康之治后,周王朝正值顶峰。继位的昭王曾三次南征楚地,鄂国也多次出兵参与伐楚的战争。鄂国期望依靠周王室来获得稳固的地位与权势。周天子则仰赖鄂国达到统治江汉地区的目的。彼此是互利共生的状态。

一直到西周中期,鄂侯甚至将女儿嫁给了周王。从此,周鄂两家联姻,关系更是紧密。只可惜,鄂侯这个时候结交的周夷王,已经没有办法带领西周走向伟大。正值衰败之际的周王朝,各地诸侯与蛮夷皆伺机而动,位于南面的楚国,更是一直垂涎北方的领地。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

楚君熊渠在周夷王在位时,出兵攻伐杨越,一直延伸到了鄂国边上。周天子衰败之下,楚君干脆直接僭越,封楚国三公子为王。这是周夷王已是重病缠身,根本自顾不暇。鄂国眼见南面的楚人急欲攻来,之前巩固关系的周王室却又毫无用处。

周夷王去世后,继位的周厉王也对鄂国没有帮助。周厉王对内想尽各种办法专营夺利,对外则忙着派兵攻打淮夷。位在南面的鄂国,更是终日担心强大的楚国不日便会攻来。于是,公元前863年,鄂侯驭方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自己起兵叛变,联合东夷、淮夷叛周。说来好似已经很衰微的周王朝,却在周厉王图治力兴之下,逐渐强盛起来。

鄂侯与东夷的联军先是攻打周朝在东、南两方的诸侯国,联军声势浩大,甚至一度近逼成周。周厉王也慎重其事,派遣“西六师、殷八师”伐鄂。所谓的西六师,即是位于宗周的六支军队,他们属于王师,不离天子。而殷八师,则是后来的成周八师。主要职责是驻守雒邑,保卫成周。周厉王面对鄂国的联军,将全部的军队都调来作战,可见周厉王对此事的重视。或许也是由于之前周、鄂两方曾经如此要好,周厉王万万没有想到鄂侯会起兵叛变,因此相当恼怒所至。

不只是周夷王与鄂侯要好,取了鄂侯之女这一层关系。周厉王在位时,他与鄂侯驭方的关系更是相当复杂。关于鄂侯驭方与周厉王的事迹,可以在鄂侯驭方鼎上得知。

鄂侯驭方鼎

根据鼎上的铭文记载,当时周厉王在率兵南征淮夷角、僪二国后,经过鄂国坯地。此时,鄂侯驭方得知天子路经此地,连忙赶来朝见天子,并纳献朝贡之礼。于是,周厉王和驭方大设宴饮,还互比射艺,共享君臣之乐。周厉王相当愉快,还赐给了驭方许多珍宝美玉和弓矢马匹,以彰显对鄂国的厚爱。正是因为有此事,驭方才在感激之余,特意做了青铜鼎以纪念此事,并歌颂周厉王的美好。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记载,才让人看不清鄂侯与周王之间复杂的关系。如此要好的君臣,怎么就一夕之间转变为仇敌,而且鄂侯联手的对象,居然是之前周厉王想要消灭的东夷部落。

周厉王暴虐成性,是相当有名的。他于公元前878年继位。叛周的楚君熊渠,却是在公元前877年去世的。但是,仅仅是上位一年,也让久战沙场的楚王害怕周王会伐楚,因此自己乖乖的把之前僭越的王位都改掉了。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及周厉王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关于鄂侯叛周的战争,最后只得功败垂成。虽然周厉王的军队因为本身是负责守备京畿的王师,不能离开驻守的匡地。因此,周厉王派遣武公家臣禹率战车100辆,骑兵200名,步兵千人助战,最终击败叛军,俘获鄂侯驭方。周厉王的暴虐,也可从鄂国的下场得知。周厉王对鄂侯的反叛深恶痛绝,在生擒鄂侯之后,周厉王更下令攻灭鄂国,并其国内男女老幼一并消灭,鄂国从此一蹶不振。另一件出土的青铜器“禹鼎”记载:

“王乃命西六师、殷八师曰:‘剪伐鄂侯驭方,勿遗寿幼’”。

若是根据史料,大多数人都认为鄂国在此便灭绝了。但是2012年4月15日,位于河南省南阳市一带的高岗上,却发现了久违的鄂国墓地。河南南阳夏响铺鄂国贵族墓地,这是一处鄂侯墓,属于高等级墓葬。葬中出土的青铜器上有“鄂侯”、“鄂侯夫人”、“鄂”等字的铭文,并有鄂侯夫妇的夫妻合葬墓。从墓葬的基本情况看来,夏响铺鄂国贵族墓地至少葬有四代鄂侯。

夏响铺遗址考古研究表明,经此大劫的鄂国并没有灭亡,而是迁徙到河南南阳东北,仍称鄂国,是为西鄂,且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春秋初期,大概在楚文王时期,鄂国为楚国所并。

阅读数 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