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薄伽丘写《十日谈》;后果:莎士比亚创作戏剧。
作者:凤魏 / 编辑:陆伯让
《十日谈》是意大利作家乔万尼·薄伽丘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创作于1350—1353年,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
公元14世纪最后的二十年里,乔叟创作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横空出世,反映了英国社会的全貌,也开启了英国文学的新时代。
乔叟开创了英文诗歌的基本模式,英国文学从模仿的路子上脱离出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
乔叟的创作生涯就是英国文学独立历程的缩影,所以咱们就从他在欧洲大陆的故事说起。
乔叟第一次到达欧洲大陆是因为战争。
乔叟当时是三王子的的侍从。这时的国王便是爱德华三世,他开启了百年战争。
英国王室出征法国时,乔叟也参与了战争,似乎能文能武。但是在1359年时,刚上战场不久,乔叟就被法国人俘虏了。
乔叟的家人连忙筹钱赎人,乔叟出生商人家庭,据说小时候还被姑妈绑架,让他和表妹结婚,就是为了谋夺他家的财产。
这笔赎金里,爱德华三世还出了十六英镑十三先令四便士。大约乔叟凭借着文学才华,很得王室的喜欢,
后来,乔叟白还被封候补骑士,没有军事任务,主要就是在宫廷里谈古论今或者唱歌弹琴。

爱德华三世(左)和乔叟(右)
虽然最初到达欧洲的体验不太好,但是很快乔叟就有了新的旅程。
1377年之前,他多次代表爱德华三世出使欧洲各国,游历了比利时、意大利等地区。
当时的意大利是学术中心,发达的商业让天主教会和分封贵族的优势大大下降,加上对外交流的频繁,文人辈出。
写出了《十日谈》的薄伽丘、写出了史诗《阿非利加》的彼特拉克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彼特拉克更是被视为文艺复兴之父。
到底乔叟在游历时有没有见到过这两个人,一直是个谜案。
但是乔叟在游历时肯定看到了两人的作品,这些写着平凡人生活,对教会嬉笑怒骂的文章和诗歌把乔叟迷住了。

薄伽丘(左),彼特拉克(右)
乔叟也开始写作起属于普通人的故事,并且把欧洲大陆上那些动物寓言、骑士故事和抒情诗歌带到英国。翻译了很多欧洲大陆的作品,改成适合英国人阅读的方言作品。
三十多岁以后,乔叟主要的任职工作都是管理员,在1385年还被选为了骑士代表进入议会。
这个时候的英国正处于动荡时期,爱德华三世和太子相继去世,王族争夺王位,没有精力对法国作战,百年战争也就告一段落。
乔叟大概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写出了《坎特伯雷故事集》。
乔叟不再是欧陆故事的搬运工,他用英语来写英国人的事情,把自己接触过的人物,还有神奇的传说都放到了书里。
比如他曾在意大利遇到雇佣兵首领约翰,就把他写成了书里的骑士形象。
他用喜剧描绘了英国的众生相里面有骑士的爱情悲剧,有慷慨善良的农民,还有假惺惺又贪婪的教士。
虽然这本书的故事类型在欧洲大陆已经不新鲜,书里一开头就是几个人在旅店里聊天,每个人都要讲一个故事,简直就像是薄伽丘《十日谈》的翻版。
但是乔叟带来了英国性的作品,所写所感都是英国人的故事,还将伦敦方言引入写作,让英语文学崭露头角,之后莎士比亚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英国文学语言,所以乔叟才有了诗歌之父的美誉。
据说1400年乔叟去世,但是他怎么死的何时去世都很模糊。

“诗人角”位于威斯敏斯特教堂中
一百多年后,他的灵柩被移到了一个新墓穴,这里后来就成了著名的诗人之角,葬入了多位英国诗人,比如雪莱、拜伦、华兹华斯等等。
后果:莎士比亚创作戏剧
17世纪的莎士比亚创作了诸多戏剧,将英语文学发展到了更为成熟的阶段。
结论:乔叟创作《坎特伯雷故事集》,吸收了法国、意大利的文学,奠定了英国诗歌文学的基础,结束了英语文学的蒙昧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