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巴嫩港口爆炸中有2750吨硝酸铵,而库拉冈岛工厂囤积的硝酸铵,是黎巴嫩的3到5倍,最多时达1.2万吨。
两声巨响,百余人死亡,超五千余人受伤……
当地时间8月4日傍晚,黎巴嫩致命爆炸发生后,几乎摧毁了地中海沿岸最大、最繁荣的港口之一——贝鲁特港,除了仍在变化的伤亡数量,还造成几十万人无家可归,震惊全球。

黎巴嫩总统米歇尔·奥恩(Michel Aoun)此前表示,在没有采取安全措施的情况下,2750吨硝酸铵在港口被储存了6年被引爆,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事发后,引发惨剧的几千吨化学物硝酸铵,成为外界讨论的焦点。甚至有黎巴嫩人在社交媒体上反讽,“请大家检查下有没有一大堆硝酸铵在附近。”
而跟硝酸铵相关的全球化工巨头澳瑞凯(Orica),在短短一天内,便遭遇了两起舆论风波。

2010年,停泊在保加利亚瓦尔纳港的罗德斯号,该船后来运载了2750吨硝酸铵到贝鲁特港。
澳瑞凯否认生产了被引爆的硝酸铵
贝鲁特港爆炸后,许多网友便当起“福尔摩斯”,根据蛛丝马迹寻找事故原因,大家在第一时间就找就上了澳瑞凯。
澳瑞凯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炸药供应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采矿、采石、石油、天然气和建筑市场。澳瑞凯业务遍布全球,去年5月,保利集团旗下的民爆版块,还跟澳瑞凯联合设立了中国公司。
8月5日,在国外各大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两张新旧图片对比的热图,一张图片中,当地工人正在卸载大袋的装硝酸铵包裹,一张是爆炸后的港口残骸图。
有网友发现,两张图门上的白底非常相似,于是推测为同一家贝鲁特港口仓库。由于硝酸铵包装袋上印有“Nitroprill HD”字样,有消息称,被卸载的硫酸铵包裹属于澳瑞凯公司。


有网友发现,两张图门上的白底非常相似,于是推测为同一家贝鲁特港口仓库。
面对舆论压力,8月5日,澳瑞凯第一时间就在官方网站上发声明,称澳瑞凯在该地区没有设施或业务,照片中流通的产品不是该公司产品。
该声明指出,“爆炸是硝酸铵被遗弃在仓库6年后的结果,由于该产品是高密度硝酸铵,因此它似乎是用于农业生产(而不是商业炸药)。”


贝鲁特港口,爆炸后和爆炸前的对比图
澳洲工厂囤积大量硝酸铵受质疑
不过,即便撇清了与贝鲁特爆炸的关系,澳瑞凯在澳大利亚的麻烦还是来了。
8月5日,澳大利亚多家媒体报道,贝鲁特港爆炸事件促使当地人再次反思,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市的库拉冈岛(KooragangIsland)上,一家大型硝酸铵工厂,是否该转移到远离居民的地方。
这家硝酸铵工厂也被称为澳瑞库拉冈岛厂,拥有者就是澳瑞凯集团。
很快澳瑞凯就发布公告,“储存在库拉冈岛的硝酸铵量,根据客户的需求而有所不同,平均储存6000至12000吨。”
黎巴嫩港口爆炸中有2750吨硝酸铵,而库拉冈岛工厂囤积的硝酸铵,是黎巴嫩的3到5倍。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市的澳瑞凯库拉冈岛工厂
更让人担忧的是,澳大利亚化学工程师、当地社区活动人士基思·克雷格告诉澳大利亚ABC News,硝酸铵工厂离纽卡斯尔的CBD只有3公里,离北斯托克顿居民区只有800米,在这样一个地方,生产和储存硝酸铵完全不合适,多年以来,附近居民一直在抱怨。
工程师克雷格是斯托克顿社区(Stockton community)行动小组的300名成员之一,该组织近年来一直在呼吁,为了减少风险,澳瑞凯硝酸铵工厂需要搬迁,或者大幅减少其硝酸铵库存。克雷格表示,他知道在澳大利亚的风险要低得多,可一旦发生事故,其灾难性后果同样非常严重。
另据澳大利亚电台2GB 873报道,一位接受采访的硝酸铵专家指出,如果库拉冈岛工厂发生爆炸,爆炸区内有4万多人居住,“纽卡斯尔就不会存在了。”
纽卡斯尔靠近悉尼,是澳大利亚第五大城市,有贝鲁特硝酸铵爆炸的前车之鉴,那些跟巨量硝酸铵为邻的当地人深感不安,于是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质问澳瑞凯——“黎巴嫩爆炸事故会在纽卡斯尔重演吗?”

澳瑞凯库拉冈岛工厂全貌
与硝酸铵为邻,无法安放的恐惧
面对质疑,澳瑞凯如临大敌,5日就发表声明,称公司每天都有数千吨硝酸铵储存在现场,但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都是非常安全的。
该声明一再强调:“硝酸铵储存区是防火的,完全用非易燃材料建造”;“在这些区域周围的指定禁区内没有可燃源。”
不过,大众似乎对这一声明不太买账,有评论反击说,“澳瑞凯需要采取积极行动,而不是用保证的话语,来减轻大众的恐惧。”

硝酸铵是一种工业化学物质,通常用于化肥和作为采石和采矿的炸药。如果没有污染和妥善储存,它被认为相对安全,如果它被污染、与燃料混合或储存不当,就极其危险。
英国前任情报官员菲利普·英格拉姆(Philip Ingram)接受BBC采访时也说,要让硝酸铵变得易燃易爆,必须出现特定环境,例如是受到燃油污染,反之,只要存放妥当,它仍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物质。
事实上,澳大利亚的库拉冈岛厂,51年以来,从未发生过一起硝酸铵爆炸事故,虽然历史清白,但这还是不足以打消大众心中的疑虑。
大众的疑虑来源于恐惧——尤其是看到贝鲁特爆炸产生的惨烈后果。彼时,2000多吨硝酸铵被引爆,巨大的蘑菇云冲上天际,爆炸波及之处,碎石瓦砾,断壁残垣,天空也降下碎物,受伤的人无助哀嚎,如今放眼贝鲁特港,目光所及之处,几乎都是废墟。

化工巨头奥瑞凯,将硝酸铵爆炸当量定为TNT爆炸当量的15%,意即此次黎巴嫩港口爆炸的威力为,0.15 x 2750 = 412.5吨,相当于412.5吨TNT炸药。
贝鲁特港爆炸后,专门从事爆炸物处理的英国公司Alford Technologies的常务董事罗兰•阿尔福德(Roland Alford)告诉路透社:“从规模上讲,这种爆炸的规模小于原子弹”,但“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非核爆炸之一”。
还让人不安的是,除了此次大爆炸,硝酸铵的“黑历史”层出不穷。2001年,法国图卢兹的一家化肥厂发生爆炸,造成29人死亡;2013年,美国德克萨斯州西部的一家化肥厂发生爆炸,造成15人死亡。这两次爆炸事件中,两家工厂不过都只储存了约300吨硝酸铵而已。
年代更久远的硝酸铵爆炸事故,其伤亡更惨烈。1921年,德国Oppau工厂发生硫酸和硝酸铵爆炸,造成565人死亡。到了1947年,美国德克萨斯州港口的一艘船上,大火引爆大约2300吨硝酸铵,引发了海啸,至少567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

全世界硝酸铵爆炸事件表(凤凰新闻网整理)
所以,跟年生产硝酸铵近40万吨的化工厂为邻的澳大利亚人,自然会认为自己是坐在了随时可以爆炸的火药桶上。
对此,来自墨尔本大学的工程学教授和爆炸专家Priyan Mendis接受 ABC News 采访时也强调,澳大利亚工厂的爆炸风险很低,但不能低估。
“我能理解纽卡斯尔居民的担忧,这当然是有风险的,”他说,“考虑到这次黎巴嫩爆炸事件的规模,我认为澳瑞凯需要重新审视和评估这里会发生什么。”
澳大利亚当地环境保护局随后回应,他们会定期检查澳瑞凯的设施,以确保符合许可证条件。5日,该机构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最近检查未发现任何与硝酸铵储存设施有关的重大问题。

资料来源:澳大利亚ABC News,澳大利亚电台2GB 873,BBC,路透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