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之殇:黑死病来袭
前因:中亚瘟疫扩散;后果:瓦特·泰勒起义。

作者:罗雅怀 / 编辑:陆伯让

前因:中亚瘟疫扩散

14世纪初期,中亚小城出现瘟疫并向西扩散,1346年出现在黑海地区,接着在欧洲大陆上传播开来,随着贸易活动进入英国。

1348年,瘟疫降临英国,光是伦敦就失去了一半的人口,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瘟疫。

这个瘟疫到底是怎么出现已经成了历史谜题,人们只能大概知道它在中亚爆发,沿着商队一路向西扩散,潜伏在老鼠、跳蚤身上,随着人们的贸易,乘船来到了不列颠群岛。

瘟疫在人群熙熙攘攘的英国码头登陆,从东南部向全岛蔓延。

瘟疫很快到达了伦敦,这里是英国的心脏。

14世纪的伦敦集中了大量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房屋拥挤,人口稠密,整个城市没有下水道,任何牲畜的排泄物随处可见,这种肮脏的环境恰好是疫病滋生的温床,一旦爆发,势头就极为猛烈。

有个教士曾经记载:疫病非常严重,每天都有超过200具尸体被埋葬。

在此之前,伦敦地方法庭一年处理20多件遗嘱,而瘟疫到来后,一天中认证的遗嘱数量就相当于之前一年的量,严重的时候,是过去一整年的四倍,但是更多的人都没有机会立遗嘱,常常正在聊天时就突然倒下。

14世纪大瘟疫在世界大部分地区蔓延

这时候,基督教信徒穿着麻衣,光脚走向教堂,在行走时不断用皮鞭抽打自己,此时还要心口如一地忏悔,直到血流满身体。

这是干什么呢?

当时欧洲人都相信:这是上帝在惩罚人类,是人们罪有应得。国王爱德华三世还专门通知了全国一遍:这次瘟疫是上天降下的责罚。这段时期,英法百年战争也宣告暂停。

这种时候,教会成了历史舞台上的主角。

各个教区所有的宗教领袖都会进行祈祷,举行特殊的弥撒仪式,带领居民们谦卑地游行,还有一些地方专门把小女孩都带出来,希望这些孩子能唤起神明的悲悯之心。

但是这些虔诚的祈祷并没有平息上帝的怒火。

从1348年末出现瘟疫,还不到半年,伦敦圣雅各修道院内就剩下一个人还活着,所有修士修女都染病而死,这还是一个颇有规模的修道院,规模小一些的修道院,往往很快覆没。

教士往往要四处接触民众,倾听祷告,主持仪式,极易被传染,所以教士变得非常稀缺,各个教区都高新聘请教士。

有时候实在找不到,就让普通人来担任,很多半路出家的教士连圣经都看不懂,有时倒着拿圣经给人讲解,基本就是自己发挥。

而教士为了拿到更高的报酬,哪里钱多就去哪里在工作中,编造怪现象送入教会,贪污救济金。

当时的英格兰诗人郎格兰写了首诗:“为了薪金唱安魂弥撒,因为银子是甜的。”

老彼得·勃鲁盖尔所画的《死亡的胜利》

人们对教会的信任有了极大的裂痕,开启了其他努力。

医生让人腹泻、呕吐、流血,希望能够祛除疫病。因为教会厌恶流血,理发师往往兼职外科医生的活计。

教会在黑死病中束手无策,医生作为独立职业进一步发展。

他们是怎么治疗黑死病的呢?

黑死病会破坏人类的淋巴系统,让淋巴结肿大溃烂,人们就灼烧这些肿块,或者用尿清洗。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还会把干蛤蟆放到肿块上。

为了保护自己,人们会穿隔离服,用面罩遮住面部。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略显诡异的鸟嘴服装,面罩的前段有突出的部分,里面照着气味浓烈的草药,这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传染。

这种鸟嘴面具后来成了黑死病时期的典型标志。

14世纪大瘟疫时期,带着鸟嘴面罩的人

这种时候,人们的矛盾也裹挟着疫病爆发。

首先倒霉的是犹太人,因为他们大多都是做生意,四处游走,原本就因为宗教和金融问题,受到当地人敌视,此时更是被当成是四处传播黑死病。

人们认为犹太人消失后,瘟疫也会消失,于是无数犹太人被驱赶或者被屠杀,成了疫病的替罪羊。

自己找麻烦的则是苏格兰人。

原本位于北部的苏格兰较为空旷,和英格兰交往不算多,当听说英格兰遭遇黑死病时,苏格兰人兴高采烈,认为这是反攻英格兰的好机会,他们整顿军队冲向了南方。

后来,大家都知道结果了,苏格兰也落入了瘟疫的魔掌。

七八年后,瘟疫如同来时那样,离奇地消失,但是它给英国社会带来了全面的变化,教会的权威大受打击,新的文化观念正要破土而出。

后果瓦特·泰勒起义

黑死病夺走大量人口,英国后来出台法令强迫人们劳动,而不增加工资,之后又为战争筹款,增加税收,1381年英国农民发动起义。

结论:黑死病带走了大量人口,沉重打击了英格兰的经济,同时也使得人们对于教会权威产生怀疑,加快了近代化的步伐。

阅读数 9.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