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白藤江之战:越南独立
前因:生擒曲承美;后果:越南独立。

文/全历史 Spencerrr

前因

生擒曲承美:南汉刘䶮生擒了曲承美之后,交趾发生政变。南汉军以支援新任节度使矫公羡的名义,率水军出兵交趾。

公元938年,南汉刘䶮(yǎn)为了争夺交趾(今越南河内)的统治权,与静海地区(今越南北部)军阀吴权在白藤江爆发了战争。

五代十国地图示意

唐末各地藩镇兴起,朝廷在岭南设立了静海军节度使,管辖两广和越南的北部地区。交趾成为静海军节度使辖区后,作为藩镇的重地域性特点和这些世家大族的兴起,造成了交趾的割据倾向越来越明显,最终脱离中央政权。

911年,曲承美以静海军节度使之子的身份,向后梁朝廷进献了大量宝物,包括龙脑、郁金各五瓶、南蛮金器六物、银器十二件,还有其他杂织奇巧的物件各几十件。交趾与后梁的交好令南汉高祖刘䶮十分不满。

这是因为交趾邻近南汉政权,刘䶮早就觊觎这个地区,想吞并曲承美的静海军。刘䶮曾想招揽控制这里的曲氏家族依附南汉,但曲氏拒绝了刘䶮,说他的南汉是“伪朝”。最终南汉发兵攻交趾,在923年生擒了曲承美。曲承美被擒, 静海军曲氏对交趾统治终结。

杨廷艺像

931年,曲氏部将杨廷艺奋起兵反抗南汉,夺取了交趾的统治权。杨廷艺率军击败南汉后,自称静海军节度使。他怕南汉再次派大军来攻,为了保证本身的政权不受威胁,只好臣服南汉,受封为交州节度使。此后,杨廷艺不再与南汉对抗,与本地的土豪结好,把女儿嫁给了交趾“世为贵族”的牙将(古代低级武职)吴权。

937年,交趾发生政变,杨廷艺被牙将矫公羡所杀。吴权为了给老丈人报仇,夺回统治权,并准备在第二年起兵反抗矫公羡。

当时,矫公羡已经被刘䶮封为新的交趾节度使。因此,矫公羡立即向南汉求救。刘䶮早有吞并交趾的野心,趁机任命儿子刘弘操为静海节度使,封交王,以支援矫公羡的名义,率水军出兵交趾。

刘䶮自己则屯兵海门(今广西省博白县),为刘弘操的后应。南汉大臣萧益认为刘䶮的决定并不明智,曾劝谏他暂时不急着行军,因为交趾正值多雨时节,道路难行。但刘䶮不信,仍命令刘弘操率水军进兵,从海口(下龙湾)进入白藤江。

此时,吴权已经攻破大罗城(今越南河内),杀死矫公羡。在得知南汉军队到达白藤江之后,深谙兵法的吴权命令手下的军士砍伐树木,制造木桩,并在木桩顶端包上锋利的铁皮。这些木桩被插在白藤江入海处的险要的江心里,同时在河岸一带设下伏兵。

白藤江之战遗址

白藤江江水因涨潮而上升,淹没了这些木桩。吴权当即命令部下率水军向南汉军挑战。南汉水军向前攻击,吴军佯败而退。刘弘操果然命令南汉军追击,到达了吴军的埋伏地点。败退的吴军返回死战。

不久以后,江水退潮,江水下面的木桩全部暴露了出来。许多南汉的大船被刺穿了底部,相继纷纷沉没,不少士兵也溺水身亡。吴权的伏兵四起,趁机驾小船袭击南汉军,与之展开白刃战。南汉军大败,损失过半,主将刘弘操阵亡。

在得知刘弘操阵亡后,南汉君主刘䶮恸哭,率残部回国。

吴权击败南汉军后,在939年称王,建立吴朝。从此以后,南汉不再南下攻打交趾。而越南(交趾)开始走向自主独立发展道路,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正式从中国独立。

后果

越南独立:白藤江之战后,南汉不再进攻交趾,自此,中原王朝逐渐失去了对越南北部的统治,越南走向自主独立发展道路。

结论:

白藤江之战结果中,吴权方面大获全胜。南汉想要涉足静海地区(今越南北部)的计划落空,静海地区新一代统治者吴权出现。吴权统一越南北部以后,自立为王,脱离了中华的范围,使越南成为独立的国家。

阅读数 4.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