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付TikTok的套路,让我想起30多年前他们遏制日本的往事
疑惑的时候,就回头看看历史吧,或许能对故事的结尾有所启发和思考。

1987年的一天,美国国会山,三名共和党人进行了美国历史上最朋克的一场抗议。

宾夕法尼亚州议员唐·里特(Don Ritter)、马里兰州议员海伦·本特利(Helen Bentley)和加州议员埃尔顿·加莱格利(Elton Gallegly),轮流挥舞着一个大锤,向日本著名的品牌东芝音响上砸去。

事情闹得很大,新闻画面很快就在日本电视台上进行了播放。

可是东芝的麻烦并没有完。美国政客们甚至加入了一个名叫“美国保守联盟(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 Union)”的组织,这个组织自称是历史最悠久、知名度最高的保守派组织,继续对付东芝。

1987年7月1日,美国保守派联盟主席大卫·克尼(David Knee)同他的支持者,在国会山向东芝颁发了“金绳奖(Golden Rope Award)”,寓意出自列宁的话,即资本家是如此的贪婪,以至于他们会卖给任何人上吊的绳子。

为什么美国人对东芝如此愤怒?当年《纽约时报》给出的直接原因是,东芝公司无视美国禁令,秘密向苏联出售4台九轴联动数控机床。

但是中情局档案显示,挪威的康士伯公司自1980年起就将机床卖给苏联,英法则直接向苏联贩卖军事装备,为什么美国人对他们都无动于衷?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是想遏制日本的崛起。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达到了二战以后的最高水平,通货膨胀率长期维持在两位数以上;但与此同时,日本迅速发展,成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现金盈余和最大的海外投资的国家。

就像今天的美国政客关注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一样,80年代的美国人也关注对日本的贸易逆差。1981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大约是100亿美元。到了1985年,逆差已膨胀到约500亿美元。

美日之间的一场贸易战即将打响。

里根为什么受欢迎?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到了最艰难的时候,国内经济低迷不振,国际上也有不少麻烦。1979年底,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朗学生把美国使馆人员扣为人质。

这时候,里根出现了。198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人里根以“让美国重新伟大(Let's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为竞选口号,击败谋求连任的民主党人吉米·卡特,共和党也在同年赢得了26年来首次在参议院过半数的席次。

1981年1月,里根上台成为美国第40任总统,当年他70岁。1984年里根获得连任。

这位出身好莱坞的前电影明星,为什么这么受老百姓欢迎?

里根在1938年演出《布鲁克林牛仔》

讲述美国底层社会真实生活的《乡下人的悲歌》作者J·D·万斯,在他的书里描述了这样一个细节:“我出生于1984年的夏末。在我出生几个月后,阿公(外祖父)就给共和党投上了他自己第一张也是唯一一张选票——投给了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里根赢得了‘铁锈地带’许多像阿公一样的民主党拥趸,因此以美国现代史上最大的优势赢得了选举。”

美国“铁锈地带”

身为民主党的支持者,万斯的外公之所以愿意投票给一个共和党的总统,核心原因就是里根拯救了美国的经济。

里根推行的经济政策核心有四个支柱:减少政府开销的增长、降低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与控制货币供应量,减少通货膨胀。这个政策非常奏效,它让美国经济从1982年开始强劲复苏,一直持续到他任期结束。

万斯出生在位于美国“铁锈地带”俄亥俄州的米德尔敦,就得益于里根的经济政策。这个小镇是以制造业为中心的“铁锈地带”在经济扩张时期的例证,小镇上的最大企业是阿姆科钢铁公司(Armco Steel)。

“对于我的外祖父母来说,阿姆科是他们经济上的救世主。”万斯通过外祖父的视角描述了阿姆科对当地人的重要性。正是阿姆科这个引擎,让万斯一家成为美国的中产阶层。

可好景不长,本来渐渐富足的生活,被日本人入侵了。

1989年,阿姆科钢铁公司被日本的川崎钢铁公司并购,在这座到处都是二战老兵及其家属的小镇,并购消息宣布的时候,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东条英机跑到俄亥俄州的西南部开工厂来了。

“阿公曾经发过誓,如果自己的孩子买日本汽车就跟他们断绝关系,但就算是他,在并购宣布后没几天就不再抱怨了。” 万斯在书里写道。

川崎的这项并购代表的是一个难以忽视的真相:美国制造业在后全球化时代的不景气以及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

当日本的崛起,挑战到了美国,甚至直接渗透到美国人日常的生活时,美国自然要对日本进行全方位遏制。

日本“占领”美国

日本的迅速崛起是二战后的一个奇迹。

1952年日本结束了美军占领时代,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但当时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为英国或法国的三分之一。到了70年代后半期,迅速增加,相当于英、法两国的总和,约为美国生产总值的一半。钢铁产量差不多同美国并驾齐驱,钢铁工厂比美国效率更高、更现代化。

美国哈佛大学社会科学院荣休教授傅高义,在他的《日本第一》这本书中写道,1978年世界22座大型高炉之中,日本占了14座,而美国不到三分之一;现代化、高效率的日本钢铁工业,在美国以及其他市场上,使美国瞠乎其后。

当日本经济起飞后,美国成了最好的出口国。冷战时代,日本不可能与苏联及其盟国做生意;欧洲距离又远、成本高;当时中国还没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还没有与日本首相签订打开中国市场的协定。出口美国和加拿大是日本最好的选择。

经济学家戴尔·乔根森认为,日本工厂使用技术的现代化程度,在1973年已超过美国。在1976年,欧洲任何汽车制造厂(菲亚特、雷诺、大众等),每个工人每年产量为二十辆,而日本的日产(NISSAN )为四十二辆,丰田为四十九辆。

在70年代初期,美国进口最多的外国汽车还是德国大众。后来,日本的丰田和日产超过了德国车。1977年型号的大众,同占对美出口第三位的日本汽车厂商本田激烈地互争高低。

1978年,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政变期间,伊朗停止卖油60天。1980年,“两伊战争”打响,油价飙升,从每桶13美元飙升到41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

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

这对日本来说是天赐良机。

日本车以其耗油少、实用和便宜的特点,迅速占领美国。以丰田和本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份额一度达到20%,年出口额达到240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进口汽车国家。

日本的侵入带来的是美国人生活的剧烈变化。无论是钢铁业还是汽车业,美国的“铁锈地带”因日本公司“来势汹汹”而遭到“猛打”,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当地反日情绪日益高涨。单是美国汽车业,80年代初就有6万工人失业。

此时美国市场上几乎全是日本制造。50年代前半期的时候,日本的收音机、录音机、立体声音响设备等产品质量还不如美国,一转眼以索尼为代表的品牌席卷整个世界市场。英国的摩托车工业也被日本赶跑了,美国几家摩托车公司,非日资系统的,仅存哈雷·戴维森一家。

“Made in Japan”开始占领世界,从汽车、家电到自行车、滑雪用具、电动雪橇、日用陶瓷,再到拉链、拖鞋等,不断扩展起来。

好用的靶子

1982年6月23日,一位名叫陈果仁(Vincent Chin)的华裔工程师在底特律一家医院停止了呼吸。

陈果仁(Vincent Chin)

他的死跟日本制造侵入美国有关。

四天前的一个晚上,陈果仁与三位朋友到一家酒吧喝酒,庆祝他即将结束单身走入婚姻殿堂。酒意正酣时,四十七岁的白人罗纳德·艾班斯(Ronald Ebens)和他的继子迈克尔·尼茨(Michael Nitz),朝他们走了过来并上前搭话。

“就是你们害我们丢了工作。”

艾班斯是汽车公司克莱斯勒(Chrysler)的一名车间监察员,他把陈果仁误认为了日裔,他对着陈果仁说了一堆具有侮辱性的种族歧视字眼,并骂日本人使许多美国汽车工人失业。

陈果仁不甘受辱,与艾班斯对骂,双方并扭打起来,一直打到了酒吧外。艾班斯甚至从自己车的后备箱里拿出一支棒球棍,连击陈的头部、背部、胸部,陈果仁倒在地上,昏迷过去。

陈果仁被送到医院之后,医师宣布他已经脑死。四天之后,年仅二十七岁的陈果仁在医院内死亡,而他原定五天后结婚,谁也想不到原来邀请的几百名婚宴亲友宾客,参加的竟是他的葬礼。

此后,“铭记陈果仁”变成了一个战斗口号,背景各异的亚裔开始在美国各个城市愤怒地表示抗议。这是当年推动亚裔美国人平权的标志性事件,影响不比今天因为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非裔美国人平权事件小。

亚裔美国人平权运动席卷美国

但细究事件的主因,却是美国人对日本的“恨”之深,已经拓展到了社会各个阶层。

从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到硅谷的电子制造商,都把行业的不景气怪到日本头上。这招也很奏效,“抨击日本”在1980年代引起了广大美国民众的共鸣,

美国政界也是如此。1984年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试图利用制造业工作岗位流失到日本的情况,吸引他们在1980年大选中失去的选民——白人、蓝领民主党人。

民主党候选人沃尔特·蒙代尔(Walter Mondale)对日本人使用的语言,在今天听起来也非常熟悉:

“我们不能投降举起白旗,而是要升起美国国旗,然后转身去奋斗,让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再次成为第一,这样美国的就业机会才会被重新夺回来。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不认真对待、不发挥领导作用……我们的孩子就会被我们欺骗。他们要么就是在日本的计算机行业工作,要么就是一辈子在麦当劳卖汉堡包。”

蒙代尔的副总统提名人杰拉尔丁·费拉罗(Geraldine Ferraro)用同样的语言来激起选民的愤怒:“我们努力把我们产的橙子、肉和棒球棒送进日本,而他们的汽车、相机和音响却流入我们的家庭。”

不仅民主党使用这招,共和党也看到把矛盾焦点转移到日本的好处。这也就是本文开头呈现的,共和党人在国会山公开砸东芝音响的目的所在。

在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初,日本成了美国政客们极为好用的靶子。

里根政府出手

在政客们的推动下,当时美国实施了一系列遏制日本的办法。

1974年的美国《贸易法》加入了301条款,授权政府对“不公平”的外国贸易行为实施制裁和报复,并禁止日本发展和购买美国相关的网络科技和数字科技等。

1981年,美国迫使日本主动限制汽车出口。

1985年,美国迫使日本增加进口牛肉和橙子等美国农产品。

1985年春天,美国参议院全票通过表决日本为“不公正贸易国”,在紧跟着的60天里,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接连提出好几百个制裁日本的贸易法案。

日本慌了,派出时任外相安倍晋太郎(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的父亲)赴美谈判。当时美国认为,日本商品之所以能占领美国,是因为日本人为操控汇率,于是美国人告诉安倍晋太郎,要求日元升值。

左:安倍晋太郎 右:安倍晋三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允许美元对日元等主要货币贬值,以化解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也就是著名的《广场协议》。

而负责与日本谈判,并诱导日本达成《广场协议》的是里根政府的副贸易代表,也就是现任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

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提升汇率之后,美国对日本贸易,依旧没有转变逆差的局势。

后来波士顿咨询公司受美国财政部的委托,进行了一项研究,它指出,日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如日本。美国的竞争力不仅不如日本,也不如其他国家。在日本的进口总额中,美国所减少的比重,被澳大利亚、韩国、中国台湾和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拿走了。

为了弥补日元升值给出口带来的冲击,日本央行开始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不断下调利率,这也导致流动资金过剩。此外,由于日元急剧升值,日本持有的美国国债资产出现账面亏损,大量资金开始回流到日本国内市场。

日本迎来“泡沫经济”的繁荣十年,东京的地价总和飙升到等于全美国的地价总和。

由于日元急剧升值,日本企业开始在海外大举收购和投资。日本在美国收购房地产占据了日本海外不动产投资的三分之二。1989年日本三菱集团旗下的三菱地所斥资14亿美元收购了纽约的象征——洛克菲勒中心14座大楼,索尼斥资34亿美元收购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日本人开始全世界旅游爆买。

直到1989年,一个叫三重野康的男人成为了日本央行的行长,改变了整个局面,以致于后来,许多人叫他“刺破日本泡沫的男人”。

三重野康在上任后八个月内,连续三次加息,试图对过热的经济进行拨乱反正。从他1989年5月31日上任,到1990年8月底,日本商业银行的贴现率从1%上调到了6%。一顿猛药之后,高高在上的资产价格泡沫开始了崩塌。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去世,日本进入了平成年代。有趣的是,平成年间开始,日本历史上最长青的组合SMAP成立了。作为组合里的六名成员之一,木村拓哉在1989年时只有18岁,还是一个高三的学生。

男神依旧还是那么帅气

今天,这位日本影视圈最后的大佬,看起来依然保留着一张不老的面孔。但是,日本的经济却在迅速老去,再也不复当年的繁荣。

中美将向何处去?

过去30年,中国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迅速崛起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一回,又触痛到美国人的神经。

2016年,以里根为偶像的特朗普,打着“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竞选口号,拿下了“铁锈地带”的选票,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就致力于宣扬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并主动发起贸易战。

如今距离美国2020年总统大选还有不到90天,抗疫饱受批评的特朗普政府,又瞄准了中国。

特朗普政府步步紧逼,要求字节跳动公司剥离TikTok美国业务。8月6日晚,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TikTok实施全面限制措施,勒令字节跳动如果不在45天内出售TikTok,那么就将被美国封禁。

这家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互联网公司,在成立的第八年,遭遇了中美两国不断升级的冲突。

创始人张一鸣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开始推动海外扩张,他认为只有经营范围遍及全球的公司,才能确保位于技术的最前沿。8月2日深夜,字节跳动在声明中也说:“字节跳动始终致力于成为一家全球化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复杂和难以想象的困难,包括紧张的国际政治环境、不同文化的碰撞与冲突、竞争对手Facebook的抄袭和抹黑。”

但据一位要求匿名的企业家描述,“美国业务一旦终止,等于全球化想象空间消失一半。”

TikTok的故事,只能说是大环境下的一粒沙。除了字节跳动,还有华为、腾讯。如今,中国公司的全球化进程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困难。

参考: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120629/c29wu/

https://www.gizmodo.com.au/2016/05/that-time-us-republicans-smashed-a-boombox-with-sledgehammers-on-capitol-hill/

https://new.qq.com/omn/20180427/20180427B1B1YF.html

https://cn.nytimes.com/technology/20200804/tiktok-trump-sale-microsoft/

J·D·万斯:《乡下人的悲歌》

傅高义:《日本第一》

阅读数 8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