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1、金国派金兀术(完颜宗弼)讨伐宋高宗赵构;后果:1、南宋朝廷偏安江南 2、宋将韩世忠在镇江布兵阻拦金兀术,双方在黄天荡大战 3、宋将苗傅、刘正彦在临安发动兵变,逼赵构退位。
文/全历史 一口
前因:
1、金国派金兀术(完颜宗弼)讨伐宋高宗赵构。
公元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金国大将金兀术率五千骑兵奔袭扬州,宋高宗赵构携建炎集团(南宋初期中央政府机构)狼狈渡江,逃往临安(今杭州),史称“建炎南渡”。
建炎三年二月初二,金军攻陷天长(今安徽天长)。
次日,正在扬州行宫中享乐的宋高宗赵构,接到内侍邝询奏报:金军昨日已攻下天长城,正向扬州奔袭。
天长距扬州不过百里,金兵骑马,半日可达,宋高宗彻底慌了。

赵构在扬州渡河引起一片骚乱
他披甲上马,一路狂奔逃到镇江,据说因为跑得太急,连龙袍和玉玺都丢在了扬州。
但他跑得比较及时,当天下午,金军将领金兀术和他的五千骑兵就跨过扬子桥,进入了扬州地界。
金兀术穷追不舍,高宗马不停蹄,一路南下,经镇江、建康、常州、平江(今苏州)、吴江,终于在这个月的十三日,到达杭州。
宋高宗暂时甩掉了金兀术,却再也甩不掉“逃跑皇帝”的外号。一朝天子,却被人追得有如丧家之犬,这是怎么一回事?
一切还要从靖康之变说起。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金军东西两路大军南下,意图围困都城开封。宋钦宗有意议和,遂派出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出使金营。
赵构行至磁州(河北邯郸),却被磁州知州宗泽留住。宗泽劝谏:前次议和,您王兄肃王奉命前往、至今未归,如今金人又派大军压境,您去了又有什么用?还不是白白给金人屠戮,不如留在磁州,静观其变。
宗泽的先见之明救了赵构一命。
果然,金人根本没有议和的打算。次年初,金军攻陷汴梁,掳走徽宗、钦宗及宗室亲王,立宋臣张邦昌为帝,改国号大楚,北宋灭亡。
金人本打算以张邦昌为傀儡,辖制中原,替他们敛财征税,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不想张邦昌胆小怕事,难当大任,他知道自己的王位来路不正、难以服众,金人一撤,他就开始琢磨如何还位于赵氏,而他能想到的唯一人选就是赵构。
当初金人围城之际,宋钦宗得知赵构未按计划到达金营,便以密使送信给赵构,封他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就地召集河北兵马,等待指令赴京勤王。
赵构集合好相州、磁州等地人马,等来的却不是进京指令,而是靖康之难,父兄被俘的消息。
赵宋宗室被金人连根拔起,赵构就这样成了“独苗”。
建炎元年(1127年),赵构从张邦昌手中接过皇位和印玺,即位称帝,定都应天府(河南商丘),成为南宋政权的创建者。
不久后,因宠臣汪伯彦劝谏:中原久遭战火,外有金人威胁、内有乱贼割据,不安全因素实在太多,宋高宗赵构又带着他的建炎集团迁往扬州,以扬州为行宫,驻扎下来。
另一边,金太宗得知张邦昌还政于赵构,气得半死。
大金天会六年(1128年)七月,金太宗下诏,命驻守河北的完颜宗辅南下、奔袭扬州,捉拿宋高宗,誓要将赵宋王朝一网打尽。
金兀术时任宗辅大军前锋,率五千骑兵为先遣部队,一路所过州县,或一击即破、或不战而降,就这样一直打到长江北岸,将宋高宗逼到了临安。
金兀术本欲渡江追击,却被宋朝守军拖住,直到这一年的十一月,才成功渡过长江,攻下建康,经广德、湖州,于年底来到临安城外。
兀朮的族谱
宋高宗赵构早已望风而逃,金兀术眼看猎物再次从自己眼皮子底下溜走,震怒之下扬言要搜山检海捉赵构。
此时的赵构的确正向海边逃亡,他从定海(今浙江舟山)登船,一路顺风南下。
金兀术随后赶到,抢劫商船、组建水军,的确是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不想,北国骑兵不善水战,一登船全都露了怯,晕得晕、吐得吐,战斗力锐减,最后被宋朝水军将领张公裕痛打一顿,只好返回临安。
金军在临安大肆抢掠一番,放火烧城以泄愤,然后携战利品北返,再不提搜山检海一事。
宋高宗这一边,在海上漂泊了数月,待到金人退尽之后才敢返回。
经此一事,宋高宗意识到,什么故都汴梁、长江天险,真正能阻挡金人、保护自己的只有茫茫大海,也因此,只有临安才是最适合他这位南朝苦命天子的都城。
后果:
1、南宋朝廷偏安江南 2、宋将韩世忠在镇江布兵阻拦金兀术,双方在黄天荡大战
3、宋将苗傅、刘正彦在临安发动兵变,逼赵构退位
结论:南宋朝廷自此据临安以自保,经营江南,偏安一隅,不思北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