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黎巴嫩:贝鲁特港被炸毁后,正义之路仍遥遥无期
“在一个有着长期内乱和暗杀历史的国家里,人们对正义能否得到伸张表示怀疑,因为凶手从未被起诉。”

一起明显由于监管不力而导致的大爆炸,撕开了黎巴嫩的伤疤。

引发这次爆炸的,是六年前被扣押在港口的2750吨硝酸铵。六年来,在拥有200万人口的闹市,这堆随时都可能爆炸的巨型化学物,既没有被转移,保管时也没有安全措施。

如今,这批硝酸铵的真正爆炸数量仍有很多疑问。有人怀疑,炸药的一部分,或许已经流散各地。事件的矛头也指向了激进的黎巴嫩真主党,但对于该指责,真主党全盘否认。

黎巴嫩从内战中沿袭下来的特殊分权制度,让国家统治权归属多个派别,他们之间争权夺利却又互相推责,以至于人们对正义能否得到伸张表示怀疑。

等不来正义,只有抗争。爆炸案发生后,一些黎巴嫩人已经走上了街头。有抗议者告诉《纽约时报》——“要么他们走,我们留下,要么他们留下,我们走。”

8月10日,黎巴嫩政府宣布全体内阁集体辞职,在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度,国家权力机构已无法担起责任,但动荡和混乱仍不会止熄。

黎巴嫩人认为大爆炸是政府造成的

爆炸的硝酸铵只是一部分?

爆炸案发生以来,众多疑云缠绕在黎巴嫩人心中。

黎巴嫩总统奥恩等官员此前表示,爆炸是由港口存放不当的2750吨硝酸铵造成的。不过有俄罗斯军事专家认为,大部分硝酸铵可能已经被偷走,否则爆炸将波及整个城市。

俄军事专家穆拉霍夫斯基在接受《共青团真理报》采访时称,如果爆炸的硝酸铵数量真达到2750吨,那么整个贝鲁特“会从地图上消失”。穆拉霍夫斯基表示,鉴于爆炸造成的损失,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大量硝酸铵在存于港口的六年内被盗走。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据美联社9日报道,贝鲁特港口是黎巴嫩进口经济的中心,也是腐败的源头,各种政治派别都在这里寻利。再加上黎巴嫩长期动荡,社会显得非常无序,阿拉伯改革倡议组织执行主任 Nadim Houry 甚至说,“黎巴嫩有大盗,也有小偷小摸。”

黎巴嫩人口不到700万,500万是黎巴嫩人,200万是叙利亚人和巴勒斯坦人——这些人大多数是难民,黎巴嫩的累计债务约为1000亿美元。这个国家千疮百孔,腐败横行,外界一直指责港口管理不善。一名叫Leila Molana-Allen的中东记者,日前在推特上发布照片,称在爆炸几天前,在港口仓库拍摄到了硝酸铵。

照片中,装有硝酸铵的袋子被随意堆放在仓库中,四周环境脏乱。推文写道,“很难相信这能满足任何最基本的存放标准”。

中东记者在推特上发布照片,指责硝酸铵存放环境差

由于硝酸铵存放时长达六年,难保存放期间不被觊觎,外界对部分硝酸铵已经流落各地的怀疑也是甚嚣尘上。

不少媒体认为,真主党可能故意截留硝酸铵,以制作对付以色列的炸弹使用。黎巴嫩海关和调查小组6年来多次要求处置这些硝酸铵以排除隐患,但都被阻止,有媒体暗示,真主党阻拦此事导致当局无法采取任何措施。

在2015年,也就是引发港口爆炸的几千吨硝酸铵搁浅黎巴嫩的第二年,德国安全部门依据以色列摩萨德提供的情报,在德国南部抓获了黎巴嫩真主党成员,缴获3吨硝酸铵。据称,真主党成员打算用这些硝酸铵,炸毁德国的一座城市,今年四月,德国将真主党列入了恐怖组织黑名单。

2019年6月,据英媒报道,伦敦警方与英国情报机构曾于2015年在伦敦发现大量爆炸物,这些爆炸物均归一名黎巴嫩真主党成员所有。 该成员在塞浦路斯被抓获时,携带了超6.5万个冰袋的硝酸铵,最后被判刑。

不过,尽管猜疑不断,但《纽约时报》和德国一些媒体同时强调说,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这些硝酸铵之间存在联系。

舆论风暴中的真主党

爆炸案发生后第三天,黎巴嫩商人、前总理萨阿德·哈里里(Saad Hariri)的兄弟巴哈·哈里里(Baha Hariri)指责真主党和“腐败”政府应对贝鲁特爆炸事件负责,并呼吁进行“国际和迅速”的调查。

哈里里在接受英国《每日邮报》采访时说:“众所周知,真主党控制着港口和机场。”他表示:“在真主党不知情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进出港口和机场。”

哈里里直言,“我无法推测港口爆炸事件的具体过程,但真主党是一个公认的恐怖组织,我相信他们造成的破坏越大,他们的处境就越好。”

仇视真主党的以色列媒体也指出,前驻联合国大使丹尼·达农去年告诉安理会,“贝鲁特港”——发生致命爆炸的地方——“已经成为真主党的港口”,被用来转移武器,并为该恐怖组织发展先进导弹提供资金支持。

这一指责自然遭到真主党的强烈反对,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随后回复,爆炸发生后,一些政治派别和地区势力试图往真主党身上泼脏水,“我坚决否认,真主党在港口任何仓库内,存放导弹或其他武器。”

黎巴嫩真主党军事力量

处于舆论风暴中的真主党,是黎巴嫩甚至整个中东的特殊存在。它在黎巴嫩内战时,由伊朗支持而成立,成为伊斯兰教打击基督教的最得力武器。虽然基督教、逊尼派仇恨什叶派的真主党,但真主党武装用铁血和杀戮组成一道防线,连以色列这样的中东强国,都始终无法战胜他们。

除了武装活动,真主党还从事一系列社会活动,如开办孤儿院、兴办学校、兴建文化中心、经营诊所和建筑公司等。

有支持者就有反对者,当法国总统马克龙日前访问贝鲁特港口爆炸现场时,他遇到了大批高呼“革命”和“人民希望政权倒台”的人群。当他走过贝鲁特的一个基督教区时,一些人喊道:“马克龙先生,把我们从真主党手中解放出来吧。”

与此同时,一些黎巴嫩人也在推特上表示抗议——如果以色列每周都威胁把黎巴嫩人送回石器时代,真主党就永远不会被解除武装,以色列对黎巴嫩土地的持续占领,以及对黎巴嫩的主权侵犯,使真主党的存在更加强大。

法国总统马克龙第一时间到访黎巴嫩

正义难被伸张

贝鲁特港口爆炸造成的混乱,就像是这个动荡不安地国家的缩影。

黎巴嫩国土面积仅1万多平方公里,现有的600多万人口中,约54%的黎巴嫩人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德鲁兹派占相对少数;另有约46%的人信奉基督教,其中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等。

1975年4月,黎巴嫩主要教派因国家权力分配产生的矛盾激化,引发内战。1989年10月,卷入内战的各派在沙特达成《塔伊夫协议》,重新分配权力。但是,黎巴嫩独立时确立的“教派分权制”一直影响着政局,根据规定:国家总统和军队总司令由马龙派出任,总理由逊尼派出任,议长由什叶派出任,军队总参谋长由德鲁兹派出任。

有媒体指出,这种“教派分权制”,易导致派别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这为黎巴嫩埋下了争端不断的祸根。黎巴嫩这种“分配”最高官职的做法,容易滋生任人唯亲的现象。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负责研究事务的副总裁马尔万·穆阿舍尔认为,“黎巴嫩的问题之一是‘腐败已被民主化’。”

特殊的政治制度,造成了很多问题。过去15年,黎巴嫩的局势一直很动荡。2005年2月,时任黎巴嫩总理拉菲克·哈里里铁腕禁毒,焚毁了大量毒品,严重影响真主党利益,于是哈里里和内阁经济部长等一共22人,被真主党的汽车炸弹炸死,该事件还造成200多人受伤。此后,黎巴嫩军队、情报部门多位高层人员因涉案被捕,可直到15年后,案件仍在审理当中,最近才准备宣判。

菲克·哈里里是黎巴嫩最富魅力的领导人之一。

哈里里是黎巴嫩最富魅力的领导人之一,他被炸去世后,上百万黎巴嫩人走上街头,要求叙利亚军队——外界指其为真主党的幕后势力,撤出黎巴嫩。随后叙利亚被迫撤军,反叙派开始夺权。2006年,第二次黎以战争爆发,超130万人流离失所。

哈里里被炸身亡,也造成要求政治改革的国内青年群体,与被视为案件主谋的黎巴嫩真主党势力矛盾激化,抗议与暴力冲突一直延续至今。去年10月,时任黎巴嫩总理萨德·哈里里刚刚因为国内的大规模示威抗议而辞职,此后黎巴嫩国内派别斗争依旧,官员被暗杀事件时有发生 。

另外,黎巴嫩作为中东地区的小国,国内政治的复杂性居中东之首,属于各种宗教、文化、政治斗争的集合点,西方国家以及一些区域国家对黎巴嫩内政的深度介入,也让黎巴嫩国内更加混乱。

这几个月以来,该国货币贬值80%,85%的商品都是进口,而且必须使用外币购买,贫困人口从原来的30%上升到50%。富人想了各种办法把财富转移到国外,穷人的愤怒已经达到沸点。

这一次,贝鲁特爆炸事件造成超过6000人伤亡,至少30万人无家可归。黎巴嫩总理迪亚卜誓言要对这起事件进行调查,并追究所有幕后黑手的责任,但《纽约时报》指出,“在一个有着长期内乱和暗杀历史的国家里,人们对正义能否得到伸张表示怀疑,因为凶手从未被起诉。”

爆炸发生了,黎巴嫩人的生活还要继续,虽然正义远远还未到来。

抗议者将政客头像放在绞刑架上

刚刚过去的周六和周日,数千人聚集在中央烈士广场(central Martyrs ' Square)进行示威。示威者在烈士广场竖起了绞刑架,他们认为政治阶层要对爆炸案负责。

当总统米歇尔·奥恩、议会议长纳比赫·贝里和真主党秘书长哈桑·纳斯鲁拉的纸板剪影,被象征性地套上套索之时,人群中响起隆隆的欢呼声,彼时,很多人身上都还裹着爆炸中受伤的绷带,但他们仍然高喊——“恐怖分子,恐怖分子!真主党恐怖分子!”

黎巴嫩政客被象征性地套上套索

与此同时,更多冲突在城市中心的许多地方爆发,示威者拆除阻碍进入议会的路障,高呼“革命!革命!”,并向安全部队投掷石块,安全部队用催泪瓦斯淹没抗议的人群,并发射橡皮子弹。

“他们夺走了我的一切——我的钱,我的青春,现在又杀了我的人民。”26岁的抗议者Sandra Khoury 对半岛电视台诉说。她一手拿着一根棍子,另一只手拿着一片洋葱,抗议者闻一闻洋葱,以减轻催泪瓦斯的影响。

上周末的两个夜晚,抗议声遍布贝鲁特,这座有中东巴黎之称的城市,变成了《纽约时报》笔下的悲情之地——“大火在附近的建筑物中燃烧,天空弥漫着浓烟,救护车将数十名在冲突中受伤的人送往医院时,警报声在贝鲁特上空呼啸。 ”

黎巴嫩抗议现场

与此同时,抗议也带来了伤亡,8月9日,一名军官在冲突中死亡,他受到抗议者的袭击,从贝鲁特市中心的一家酒店摔了下来。黎巴嫩红十字会说,他们已将63人送往医院,并在现场治疗了约175人。

面对重重压力,8月10日, 黎巴嫩总理迪亚卜政府集体辞职。在当晚发表的电视讲话中,迪亚卜强调,他们一直试图寻求变革,但遭遇政治掮客的阻力。“他们是黎巴嫩人民的真正悲剧,”迪亚布说。“我们将后退一步,与人民站在一起,与他们一起为变革而战。”

目前,黎巴嫩总统奥恩已经接受了政府的辞呈,但他要求现任政府继续留任,直到组建新内阁为止。

某种程度上说,抗议民众已经达成了他们的部分诉求。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的国家,真正让社会走上正轨谈何容易。

一名抗议者告诉半岛电视台:“如果不打击腐败,就会发生这样的事——请让这些成为讯息,忠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

参考资料:《以色列邮报》、《纽约时报》、半岛电视台等。

阅读数 9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