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贵由即位为汗;后果:乃颜叛乱。
文/全历史 夏虫虫语冰
前因
贵由即位为汗
1241年,窝阔台去世,长子贵由夺取汗位,成为了蒙古的第三位大汗。
1268年,窝阔台汗国的大汗海都公开反对蒙古大汗忽必烈,发动了叛乱,叛乱持续了三十几年。海都去世后,儿子察八儿归顺了元朝,叛乱才彻底结束。
海都,是窝阔台的孙子。蒙哥汗即位后,他把海都分封到了海押力(今哈萨克斯坦)。海都在封地善于经营,实力越来越强,逐渐成为了窝阔台一系的首领。
海都此时发展得不错,但他始终有个心结。
成吉思汗生前,曾有过这样一句话“只要窝阔台有一个吃奶的后代,都比其他人优先继承。”成吉思汗死后,事情并没有按他说的来。蒙哥即位,说明汗位从窝阔台一系转移到了拖雷一系。从此,窝阔台一系的人,与汗位彻底绝缘了。
海都对此耿耿于怀,心想自己不就是窝阔台的后代吗?他还在,拖雷系的人凭什么继承汗位?
后来,蒙哥去世了,他的弟弟忽必烈又夺取了汗位。这让海都更不满了,心想汗位还是落在了拖雷一系,自己应该采取行动,恢复汗位的“正统”。

海都像
于是,海都就有意地积蓄力量,图谋大汗宝座。
1268年,海都在自己的地盘上,建立了窝阔台汗国。随后,他开始谋反,不断地举兵东犯。忽必烈马上命军队前去迎击,把叛军击败了。海都的军队擅长游动作战的方式,打不赢就跑。
忽必烈并没有轻易放弃,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了阿力麻里(今新疆伊犁内)。海都等人跑得飞快,硬是没让忽必烈的军队赶上,最后跑到了两千多里外的地方,忽必烈于是撤军。
后来,海都又从其他方面,对忽必烈发起攻击。
当时,忽必烈在中原地区积极地学习汉族制度和文化,大有“汉化”的意思。这让很多传统的蒙古人非常不高兴,有的人甚至认为忽必烈快要被汉族“同化”了。
海都抓住忽必烈这点不放,借题发挥,撺掇其他蒙古人反对忽必烈。
1269年,海都代表的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术赤系诸王在塔刺思草原(今哈萨克斯坦内)开了个会。此会,有两个主题:一是明确各方利益,二就是反对忽必烈“汉化”。
在会上,大家宣誓要保持蒙古传统的游牧习惯和风俗,不能被忽必烈带偏。同时,海都还特意派使者去见忽必烈。使者按海都的意思,当场质问忽必烈,我朝的习俗和汉人的不一样,你现在留在汉地,又盖宫殿又建城郭,遵用汉法,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蒙古四大汗国
忽必烈听了,自然很不高兴。
鉴于海都如此嚣张和不安分,忽必烈心想自己不能大意,于是加强防范。1270年,他亲自视师西北。第二年,他又诏令北平王那木罕,命他镇守西北边。
布置妥当后,忽必烈并没有立即发兵。要知道,他当时的敌人不只海都一个,还有南宋势力。
后来,忽必烈听说海都的叛军又出兵了,不断骚扰漠北地区。
这让忽必烈下定出兵的决心,马上命那木罕率领诸王屯兵漠北,讨伐海都。那木罕随即领命,前往阿力麻里。跟着他出征的,还有蒙哥的儿子昔里吉和宗王脱黑帖木儿。
这二人可不是省油的灯。脱黑帖木儿一直对忽必烈不满,在途中想要叛变,他还拉拢昔里吉说:“合罕(忽必烈)使我们和我们的父亲受了多少侮辱啊,我们把那木罕抓起来交给敌方吧”。昔里吉受到了蛊惑,就和脱黑帖木儿一起劫持了那木罕,希望以此为筹码与海都结成讨伐忽必烈的军事联盟。
海都知道消息后,并没有和他们结盟,却想利用他们在漠北牵制忽必烈的军队,减轻自己的压力。
海都给昔里吉等人回话,说自己很感谢他们,他正希望他们能这样做,希望他们留驻原地,因为那地方水草不错,留那对他们有好处。
受海都的指使,昔里吉就率军进犯漠北。

忽必烈像
忽必烈得知军队里有变,赶忙命人征讨叛变的昔里吉。双方在斡鲁欢河相遇,忽必烈的军队把昔里吉的军队打败了。大漠南北的局势,暂时得到了稳定。
海都见昔里吉溃败,随后又鼓动辽东的将领、成吉思汗弟弟的后裔乃颜反对忽必烈。最后,也被忽必烈剿灭了。
1294年,忽必烈去世了,皇孙铁穆耳即位,是为元成宗。海都拒不承认元成宗的合法地位,随后多次出兵,进犯元朝。
1303年,海都在行军途中去世了,儿子察八儿继承了汗位。察八儿不想继续作乱,命人去元朝讲和,双方达成了和解,闹了好几十年的叛乱彻底结束了。
后果
乃颜叛乱
1287年,成吉思汗的族裔乃颜,因被元朝损害了利益,同时又受到海都叛乱的影响,也发动了叛乱。
结论:海都叛乱,是成吉思汗后代争夺汗位导致的结果,它加速了蒙古帝国的分裂。叛乱的结束,客观上有利于元成宗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