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颜叛乱:一勾搭,就造反
前因: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果:元朝消灭哈丹叛军。

文/全历史 夏虫虫语冰

前因

忽必烈建立元朝

1271年,忽必烈以大元为国号,以大都为都城,正式建立了元朝。

1287年,辽东地区的蒙古宗王乃颜,不满蒙古大汗忽必烈的统治,又受窝阔台大汗海都的挑唆,起兵作乱。这次叛乱,最终被忽必烈镇压。

乃颜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后裔,他继承了父亲的封地,占据了辽东的大部分地区,其地盘以今天的呼伦贝尔为中心。

乃颜所属的家族,势力比较强大,在东部诸王中是数一数二的。因此,他们渐渐地生出了骄傲自大的心理,轻视元朝朝廷。

乃颜的祖父曾为了扩张势力,多次侵犯元朝的权威。

他把手伸向了大兴安岭以东地区,想收编当地的民户。同时,又染指高丽西海到谷州(今牡丹江)地区,要把当地百姓也收编进去。这个行为,遭到了高丽的抗议和元朝的警告。

忽必烈像

乃颜继位后,延续了祖父的作风,对于元朝有很强的离心力。

当时,忽必烈想加强统治,就试图在东北地区设置行省管辖体制。这会使乃颜再不能向东北扩张,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

乃颜对忽必烈非常不满,生出了反叛之心,勾结宗王为谋反做准备。

当时,北京宣慰使亦力撒合发现乃颜不太对劲,可能要谋反,随即向元朝奏报,说:“我察觉到乃颜有不轨的倾向,他势必要造反,希望朝廷能加以防备。”

忽必烈得知消息后,并不意外,因为他早就注意到了东部地区的异常。为了拉拢东部诸王,防止他们联合,忽必烈下诏取消了女真、水达达等部的“弓矢之禁”,还提出如果他们遇到饥荒,朝廷会运粮食加以赈济。

忽必烈做的这些事,并没有让乃颜等诸王满意。当时,窝阔台汗国的大汗海都也不满忽必烈的统治,早已掀起了叛乱。这让乃颜受到了鼓舞,内心也蠢蠢欲动。

后来,海都和乃颜暗中来往,二人勾结了起来。乃颜派遣使者去见海都,说“我现在要全力攻击大汗(忽必烈),请你也出兵,和我共同夹击。”海都听后,非常高兴。他巴不得借助乃颜的力量,牵制元朝,实现自己的野心。

乃颜部位于辽东地区

乃颜在暗中谋划,同时,忽必烈也在加紧防备。

1287年,忽必烈派遣大臣伯颜前往乃颜的驻所,窥探他的动静。伯颜立即前往,随后就发现了乃颜确有谋反的迹象。

伯颜知道此情报事关重大,不可怠慢,就用衣裘贿赂驿吏,连夜离开,奔向了忽必烈。

忽必烈得知伯颜带回的情报后,并不慌张,而是从容部署,准备平定叛军。忽必烈派三千人出征,作为平叛的先遣军。同时,又通知北京等宣慰司,禁止乃颜部的人随意出入,防止他们和元朝内部的人勾结。

这时,大臣伯颜又提醒忽必烈,说蒙古军队和乃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用蒙古军,恐怕日后军中有变。忽必烈听后,心想此话有道理,就按照伯颜的建议,诏令左丞相李庭率领汉军一起出征。

一切准备就绪后,忽必烈亲率大军从上都出发(今锡林郭勒),直奔叛军。此时的忽必烈年事已高,身上还患有风湿,走路都困难,只得乘车督战。

再看乃颜,他万万想不到忽必烈会迅速地组织兵力,并且亲自平叛。乃颜谋反的消息已出,军事准备却不足。

后来,忽必烈的军队走到了撒儿都鲁(今内蒙古内),与乃颜部的人相遇,双方爆发了一场大战。

忽必烈想用自己大汗的气势压倒叛军,逼他们主动投降。可叛军不吃这一套,仍猛烈攻击。当时天降大雨,两军相持了一天,难分胜负。

蒙军将领

到了晚上,元军派遣将士拿着火炮,潜入敌方,想用炮声吓唬敌人。突然间,敌阵里炮声大作,众人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元军就趁此慌乱之际,把叛军杀个片甲不留。

此战之后,另一支平叛的元军与忽必烈会师,这支军队由玉昔帖木儿指挥。这时,乃颜已向东撤到了大兴安岭西侧。忽必烈就命玉昔帖木儿率军追击乃颜,将他一举消灭。

玉昔帖木儿随即领命,带着将士们,杀向乃颜。乃颜的军队被玉昔帖木儿打得溃不成军,纷纷逃跑。乃颜也趁乱出逃,没多久就被元军生擒了。

随后,忽必烈就下令处死乃颜。依照规定,蒙古贵族被处死时不能见血。乃颜就被人用毯子裹住,捆了起来,然后被拖拽摔打而死。

至此,乃颜叛乱彻底平息。

后果

元朝消灭哈丹叛军

1290年,元军开进高丽,镇压哈丹之乱,元军大胜。

结论:乃颜叛乱,是地方的蒙古宗王割据的结果。叛乱被平,维护了元朝的统一,客观上有利于元朝对地方的管理。

阅读数 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