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水川之战:一群鸽子引发的战争
前因:三川口之战;后果:麟府丰之战

前因

公元1040年,三川口之战,宋夏第一次交战,以西夏大获全胜结束。

公元1041年,北宋与西夏爆发好水川之战。宋朝大将任福阵亡,士兵七万人战死,朝廷大受震动。参与战事的韩琦等大臣纷纷上书自责,范仲淹则因作战不利而被贬官调职。

这一仗,宋朝是如何败的呢?

三川口之战后,宋仁宗大怒,对西夏边防进行了调整,封户部尚书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共同负责应战西夏的事务。

韩琦以品行正直、性格刚烈闻名朝野。宋朝三川口战役失败时,韩琦正值盛年,主张集中兵力与西夏军决战,成为“主战派”代表。不同于韩琦,范仲淹则主张先巩固防务,控制衡山等战略地带,就能阻止西夏的侵扰。

韩琦,《清平乐》剧照

从后来哲宗年间对西夏的战略和战果来看,范仲淹的决策是正确的,但是这次宋仁宗刚刚吃了西夏的亏,想一血前耻,于是采用了韩琦的战略,主战。

对抗西夏的这三个人都是一代名臣,可以说仁宗为平定西夏派出了北宋“最强天团”。

公元1040年初,三人走马上任,可是三人内部很快爆发了严重的争论。

韩琦一直认为皇上派他们来就是要作战的,所以北宋必须进攻。范仲淹则认为,现在贸然进军胜算不大,不如加强边境的防御力量。两人争执不下,宋朝只好停止动作。

但宋朝一停,李元昊却动了。

李元昊出兵前是摸清了北宋底细的。他明白韩琦主攻,打垮韩琦这边就等于摧毁了宋朝的进攻行动。所以,李元昊将主攻方向就定在韩琦驻防的泾州(今宁夏泾川附近)。

公元1041年二月,李元昊派出一支数千人的部队,突然出现在韩琦驻军的要塞怀远城外(今宁夏西吉县附近)。

韩琦得到消息后,立刻调兵遣将,派名将任福率一万八千人包抄李元昊的后路,解怀远城之围。据韩琦得到的线报,西夏军只有几千人,所以韩琦认为宋军派出一万八千人是绝对占优势的。

好水川地形图

李元昊得知宋军已经开拔前来,又玩起了他善用的诱敌深入之计,命令西夏军在好水川(宁夏德隆县北)附近摆好伏兵,同时派兵引诱宋军。

任福按照定好的路线抵达怀远城的时候,发现西夏军早已改变了作战计划,南下进攻宋军在六盘山东侧的另一个要塞。任福只好率军尾随其后,追到张义堡(今宁夏固原)。

任福率军投入战斗后,西夏军佯装溃败,兵分两路逃窜。一部分往笼洛川(今宁夏隆德县)西进,另一部分往好水川行进,而且在撤退的时候丢弃羊、马等辎重,给任福留下了一个“惨败”的假象。

任福见状也分兵两路,一部由大将朱关、武英率军一万余往笼洛川追击,另一部由任福本人和副将桑怿领八千余人追击逃入好水川的敌军。

李元昊之所以布置两路夏军南逃,是怕宋军近两万的兵力,西夏一口不好吃掉,所以将宋军分成两部分引开,打的是逐个歼灭的主意。他生怕宋军不上当,特意命“溃逃”的士兵都不要跑太快,与宋军隔着四五里的距离,远远吊着,一进入埋伏好的区域,立刻四散。

任福,《清平乐》剧照

很快,宋朝两路军队两天之内,都进入了李元昊的埋伏圈。

李元昊一方先以一路五万人的军队进入笼洛川,围而不打,力求拖住这一万人。而李元昊自己,则亲自率另外五万大军直扑好水川,对宋军主帅任福等八千人进行合围。

任福率兵到达好水川时,发现自己一路追击的敌军竟然不见了,于是继续前行,发现路边有几百只泥盒子。任福下令打开盒子,盒盖一开,一百多只信鸽腾空而起。

这些鸽子就是李元昊确定宋军中埋伏的信号,李元昊看到鸽子后,当即率领西夏大军猛攻宋军,精锐齐出,左右合围。

不到两个小时,宋军副将桑怿力战而死,主帅任福在战斗中被西夏大军团团围住,身中十余箭。手下小校劝任福投降免死,任福叹道,我作为三军主帅,兵败了,应当以死报国。说完,挺身与西夏大军决斗,阵亡。

李元昊解决了好水川这边的战斗之后,率军直扑笼洛川谷的一万多宋军。宋军不敌,几乎全军覆没,几十名将校战死,无一投降。

后果

公元1041年,麟府丰之战,宋夏大战,以西夏大获全胜结束。

结论:此战后,宋军损失任福等多名优秀高级将领,士卒死伤七万多,宋朝兵力自此由盛转衰。

阅读数 3.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