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整个夜晚都沉寂下来的神作:《升C小调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
这部作品颇有革新之处,激昂中又不失优美,体现了贝多芬的创新精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升C小调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作品27之2,又称《月光奏鸣曲》。这是贝多芬于1801年在匈牙利创作的独奏钢琴作品,该作品是贝多芬最受欢迎的钢琴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是贝多芬题献给他的学生裘莉塔·圭齐亚蒂(Giulietta Guicciardi)的,据说贝多芬曾与她有过一段恋情。
这部作品共三个乐章,而“月光”得名于第一乐章,当时的音乐评论家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称第一乐章的朦胧气氛有点像琉森湖夜晚的月色。后来,这部奏鸣曲在十九世纪后期便以 “月光”的名字闻名于世。

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的三部曲式。这是一首兼具幻想性和不同于钢琴奏鸣曲的传统形式,这一乐章运用了慢板,在缓慢的旋律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为奏鸣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兴性的柔和抒情曲。
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
00:00 06:35
第二乐章,小快板,降D大调的三部曲式。贝多芬在这一乐章中也采取了创新的形式,改变了传统钢琴奏鸣曲原本的慢板,采取了十分轻快的节奏。短小精悍而又优美动听的旋律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
月光奏鸣曲,第二乐章
00:00 02:12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奏鸣曲式。又回到了升C小调,这部乐章拥有精巧的结构与美妙的钢琴性效果。这一乐章有“sforzando(突强)”的力度记号,使这一段乐曲情感起伏跌宕,乐曲的戏剧性十足。
急风暴雨般的旋律也包含着各种复杂的钢琴技巧,表达出一种贝多芬式高昂而愤懑的音乐风格。
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
00:00 07:48
总而言之,这部作品颇有革新之处,第一乐章并非奏鸣曲式,而该曲的高潮部分在最为戏剧性的第三乐章。整首曲子激昂中又不失优美,体现了贝多芬的创新精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予后世深远的影响。
《月光奏鸣曲》
演奏者:瓦伦廷娜·李斯蒂莎
阅读数 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