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铁木真建立蒙古帝国;后果:必烈建立元朝。
文/全历史 范范之辈
前因
铁木真建立蒙古帝国: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直到第三任可汗蒙哥去世,大蒙古国通过不断征伐扩张,已经壮大为占据2400万平方公里的蒙古帝国。
公元1259年,蒙古帝国的第三任可汗蒙哥在进攻四川钓鱼山时战死。由于他死得突然,没有指定自己的继承人,拥有继承权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围绕可汗之位,进行了长达4年的争夺战争。
最终,忽必烈取胜,并最终建立了元朝。

忽必烈
可是,当初忽必烈得知蒙哥死讯的时候,他人还在鄂州一带与南宋作战,无法及时掌握蒙古国内的情况。而竞争者阿里不哥却留守蒙古本部,得到了多数蒙古贵族的支持。
所以这场汗位之争还没开始,忽必烈就处在了不利地位。
为了不再让自己被动,忽必烈决定“先发制人”,赶在阿里不哥前面登上汗位。于是,他就在开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集合了四十多个亲王,召开选举大汗的“库里台大会”。会议一致推举忽必烈为蒙古第五任大汗,接受大家的九拜之礼。
而后知后觉的阿里不哥这才匆匆忙忙地也纠集一群蒙古大臣,宣布自己为汗。
就这样,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如今出现了两个可汗:一个占据漠北草原,一个在漠南汉地。可“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一场兄弟之战不可避免。
那么,当时的汗位之争是如何进行的呢?
首先,双方都争夺至关重要的河西地区,也就是陕西、川蜀一带。因为这是去往草原的重要粮道。

1260年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势力范围
1260年,阿里不哥不顾长线作战的风险,兵分两路,大举南下,主动向忽必烈求战。虽然忽必烈在兵力上相对并不占优势,可长年经营关中的经历,让他对地形了如指掌。
于是,这次忽必烈又捷足先登了。他率先派去了熟悉汉地文化的廉希宪等将领进入京兆地区。
之所以选派他,是因为廉希宪曾经担任过京兆地方官。当时,他通过提拔任用汉人士子、遵行汉地文化和法律,获得了许多汉族豪绅的支持。
当阿里不哥的军队到来之时,兵力不够的忽必烈一方正是依靠当地支持他们的汉兵,一举击溃敌军。结果,阿里不哥的残余部队溃散而逃。平时缺乏战斗经验的阿里不哥一次败绩,就吓得向忽必烈求饶了。
经过这一仗,忽必烈控制了秦陇地区,这就斩断了去往草原的粮道。
可阿里不哥并不打算放弃争夺汗位,第二年秋高马肥之后,再一次派兵攻打忽必烈。于是,忽必烈急忙调集军队,御驾亲征,直接向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进军。
此时阿里不哥军有十五万人,皆蒙军精锐。忽必烈军有十万人,而且是蒙汉合拼的杂牌军。可忽必烈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帅了。
当两军在广阔的草原上相遇时,阿里不哥再一次耐不住性子,冒进直击。反而是忽必烈表现地从容镇定。等到敌军逼近的时候,他才挥起令旗。只见队列一变,一头头巨象走了出来。又一摆旗,巨象就向敌方奔跑过去。
原来忽必烈借鉴了大理国兵法,给敌人摆出了“巨象阵”。这巨象阵中的每头巨象上边都搭起了四方形的木筐,承载着三名弓箭手和三名长枪手。这样远射近刺俱佳,加上大象的两只长牙和象腿的践踏,再严实的敌阵也架不住这样冲击。

巨象阵
果然,阿里不哥的士兵一个个都惊慌失措,掉头就跑。最后,阿里不哥的士兵连死带伤已经过半,其余的也四散溃逃了。同时,惊魂未定的阿里不哥,带着不到一千人的残兵败将逃到了谦州境内,实在跑不动了。
于是,1264年,众叛亲离的阿里不哥选择亲自向哥哥忽必烈投降。虽然忽必烈看在亲情的份上,留了阿里不哥的一条命,可他还是在第二年患病死去了。
阿里不哥亲自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最后众叛亲离。除了军事指挥能力不如哥哥忽必烈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经常肆无忌惮地杀害百姓,引起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
就像蒙哥汗的儿子玉龙答失就对阿里不哥非常失望,强行要回了父亲的传国玉玺,然后率领自己的部众投降了忽必烈。
历时长达四年的兄弟之争后,忽必烈终于坐稳了大蒙古国的可汗之位。

元大都
后果
忽必烈建立元朝:1260年,忽必烈在与阿里不哥争夺可汗之位的过程中,出兵击败阿里不哥。1271年,忽必烈以大都为首都,建国号为大元,是为元朝。
结论: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纷争,客观上促成了蒙古贵族内部将统治中心从漠北转移到漠南以及中原地区,从而更加便利于他们采纳汉法,加强对中原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