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襄樊之战;后果:南宋灭亡。
文/全历史 空灵画师
前因
襄樊之战:1273年,坚守6年之久的襄阳、樊城被元军攻破。襄樊是长江中游军事重镇,襄樊失陷使长江下游门户洞开。元军顺江南下,离南宋首都临安又近了一步。
1275年,七万宋军在池州(今安徽池州)附近的丁家洲抵抗入侵的元军。前一年元军大举南下,占领长江中游多座城池,并占领重镇鄂州(近湖北武汉)。南宋朝廷大惊,命丞相贾似道都督各路兵马,率领宋军最后的主力抗元。可是贾似道作战不利,导致丁家洲大败,宋军损失惨重,从此失去抵抗元朝大军的能力。
贾似道的时间地图
自从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之后,元朝加紧进攻宋朝,想要一统天下。从四川到襄樊的长江沿线,全都遭到元军进攻。元朝左丞相伯颜率领大军,攻入湖北。南宋守军难以抵抗,鄂州(今武汉)投降,长江下游门户洞开,十余万元军进逼丁家洲,离临安不远了。
南宋朝廷见形势危急,连忙任命掌握朝政十多年的丞相贾似道挑选宋军精锐,主持防务。贾似道虽然被后世称为“权奸”,但实际上他为保卫南宋还是做了一些实事。比如贾似道曾在1259年的鄂州保卫战中,有效抗击蒙军的攻击。当时他命令宋军修筑木栅栏以阻挡蒙军,结果只用一晚上就修好了。统率蒙军的忽必烈为此很欣赏贾似道,说要是我手下也有这么能干的人就好啦!所以南宋朝廷指望贾似道这次也能成功抗敌。
忽必烈的时间地图
这次贾似道统兵13万,还有2500艘战船,是南宋仅剩的主力兵团。但是面对咄咄逼人的元军,贾似道认为,宋军难以主动进攻,应该占据长江江面固守。所以贾似道命令2500艘战船紧密排布在长江中,为了保证阵型不乱,还用铁索把大船连在一起。贾似道还挑选7万精兵,排布在长江两岸,和江中的战船互相配合,水陆互相掩护。
但此时的宋军,已经连续丢掉长江沿岸的多座城池,士气低落,从各级将领到普通士兵,都没有死战的勇气。贾似道也没有信心战胜元军,所以在布置防务的同时,贾似道同时派人向伯颜求和。可即使是割地赔款,也没法劝伯颜撤军了。因为伯颜很清楚,南宋已经是穷途末路,此时不攻更待何时呢?
不过伯颜来到丁家洲之后,面对宋军的阵势,有点犹豫。毕竟2500艘战船和7万人的阵势看上去也很唬人。于是伯颜心生一计,命人准备筏子,上面堆满柴草,做出要火攻的样子。宋军得知之后,非常紧张,日夜戒备,结果元军一直不进攻,令宋军如惊弓之鸟,不得休息,十分疲惫。
这样吓唬好几天之后,伯颜突然命令元军进攻。元军水陆并进,宋军一开始还在抵抗,没想到统率7万步卒的步军指挥使孙虎臣居然丢下军队掉头逃跑了。同时,元朝水军攻入南宋水军阵中,宋军无力抵抗,指挥水军的淮西安抚制置使夏贵见势不妙,也逃跑了。领兵大将都逃了,宋军自然迅速崩溃。

丁家洲之战
面对兵败如山倒的情况,贾似道为何没有挺身而出,继续主持战局?原来,他根本就不在丁家洲,而是躲在后方鲁港(今安徽芜湖)。前线溃败之后,元军追杀一二百里,一路追到鲁港。宋军死伤众多,大部分战船沉没,军械物资损失无数。贾似道赶紧和属下坐小船逃跑,一直逃到扬州。
此战一败,南宋朝野既慌乱又愤怒,认为应该严惩贾似道。贾似道被剥夺官职,流放广东。路上,贾似道被押送使臣郑虎臣杀掉。但是事已至此,杀掉贾似道也没有任何用处,南宋的灭亡已经无人能够挽救了。
后果
南宋灭亡: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宋恭帝出降,部分宗室大臣南逃福州。元军继续追击残余的南宋抵抗势力。1279年崖山之战后,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殉国,南宋彻底灭亡。
结论:丁家洲之战,南宋最后的主力军团损失惨重,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力量组织大军抵抗元军了,南宋的灭亡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