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绍熙内禅;后果:1.开禧北伐,2.嘉定更化。
文/全历史 空灵画师
前因
绍熙内禅:1194 年,太上皇赵昚(shèn)逝世,宋光宗长期患病,不肯主持葬礼,而且放任皇后控制朝政,使朝野不安。知枢密院事赵汝愚主谋发起宫廷政变,拥立光宗之子赵扩为皇帝,尊光宗为太上皇,史称“绍熙内禅”。时任知合门事、枢密都承旨的韩侂胄在此事件中出力甚多。
1195年,韩侂胄指使谏官刘德秀攻击赵汝愚,说赵汝愚是宗室,不应该当丞相。很快,赵汝愚本人被罢相,死在流放途中。韩侂胄又称理学为伪学,禁毁理学书籍,使政治斗争发展到学术界,史称庆元党禁。
韩侂胄在绍熙内禅的过程中,出力很多,尽力和赵汝愚合作拥立了宋宁宗。怎么突然和赵汝愚翻脸了呢?
韩侂胄的时间地图
当时南宋的朝廷官员,大概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理学党,赵汝愚就是这一派的头领;理学家朱熹和赵汝愚关系很好,被赵汝愚推荐给宋宁宗讲经。另一派官员反对理学,觉得理学家总是空谈误国。韩侂胄属于反对理学的。所以赵汝愚并不想帮韩侂胄高升。加上韩侂胄是外戚,身为宋高宗吴皇后的外甥、宋宁宗韩皇后的叔祖。赵汝愚则是宋太宗后代,是宗室成员。赵汝愚就更要压制韩侂胄了。
拥立宋宁宗之后,韩侂胄觉得自己有功,想当节度使,赵汝愚不让,还对韩侂胄说咱们两个一个是宗室一个是外戚,就别老想升官了吧?可是很快赵汝愚自己却升任右丞相。这就让韩侂胄非常生气。赵汝愚还趁机提拔亲信,想要独霸朝局。于是,对赵汝愚不满的大臣越来越多,韩侂胄看准机会,利用自己作为近臣得到皇帝信任的优势,决定打击赵汝愚。
韩侂胄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朱熹。朱熹早就建议赵汝愚,要防微杜渐,压住韩侂胄。而且,作为理学家的朱熹,善于利用大义名头,在宋宁宗面前说韩侂胄的坏话。比如朱熹抨击韩侂胄在给宋光宗挑选陵墓地址的时候,不安好心,选了一个地势低下土肉浅薄的地方。这种攻击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狠辣。

朱熹也很懂政治
于是韩侂胄推荐刘德秀等人当御史,把谏官都换成自己人,控制了向皇帝进言的渠道。然后让这些人攻击朱熹。宋宁宗其实看朱熹也不太顺眼,曾经说:“我本来让朱熹来讲经的,可是他事事都要掺和,废话太多。”于是宋宁宗就把朱熹赶走了。韩侂胄顺势清洗了一些赵汝愚一派的人,在朝廷占据优势。
这时,党争还仅限于朝堂之内。可很快,几个倾心于理学的太学生开始闹事,上疏声称赵汝愚一党是正人君子,而韩侂胄之流是邪恶小人,如果任由邪恶小人当道,靖康之耻就要重现啦!
朱熹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担忧,哀叹道看来事情要闹大了。因为太学生的这种做法,会引来宋宁宗的厌恶和韩党的猛烈打击,导致斗争扩大化。果然,韩侂胄指使刘德秀,把斗争引到学术上,说理学是伪学,凡是倾向于理学的官员都是伪党。赵汝愚的右丞相之位很快保不住了,他本人也被流放永州(今湖南零陵)。流放途中,赵汝愚生病,被韩党的人故意用错药,暴卒。

宋宁宗像
而韩侂胄对“伪学”的打击并未停止,更多的理学派官员遭到贬黜。更厉害的是,为了根绝赵汝愚一派复起的可能性,韩党规定,科举考试中凡是涉及理学的试卷全都要落榜,连《论语》《孟子》都不能引用;规定“伪学之徒”不得在京城任职;清查各科进士和太学优等生是否“伪学之党”;官僚荐举、进士结保也必须保证,如果是伪学一党甘愿受惩罚。
宋宁宗都觉得这样做太过了,但是此时韩侂胄已经控制了朝廷,赵汝愚一党已经失败,没办法制衡韩党了。韩侂胄炮制出59人的“伪学逆党”名单,将党禁推向了高峰。之后,随着韩侂胄地位的稳固,又想筹备北伐,需要安定内部,所以才从1202年开始松弛了对理学的禁锢,但是并没有完全解禁。直到韩侂胄死后,赵汝愚一党才得到平反,理学才彻底解禁。
后果
开禧北伐:开禧年间,韩侂胄重用主战派将领,想要通过北伐建功立业。宋宁宗受不了面对金国的不平等地位,也支持韩侂胄。于是韩侂胄在1206年发起北伐,却以失败告终。
嘉定更化:1207年,宋宁宗赵扩杀韩侂胄,改明年为嘉定元年,清洗韩党,为赵汝愚、朱熹等人平反,并且号称要广开言路。嘉定初年的这些政治变化被称为嘉定更化。
结论:庆元党禁是韩侂胄集团对政敌和学术界的一次大规模打击,使乾道、淳熙年间学术繁荣的局面一去不复返,导致文化上的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