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内战:查理一世走向断头台
前因:詹姆士一世成为英国国王;后果:克伦威尔开启护国公时期。

作者:敬敬 / 编辑:陆伯让

前因詹姆士一世成为英国国王

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驾崩后,詹姆士即位为英格兰国王,他是苏格兰玛丽女王的儿子,开辟斯图亚特王朝

1642年,查理一世与议会围绕征税问题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引爆内战,最终兵败被杀,成为唯一被斩首的英国国王。

在英格兰,只有议会才能合法开征新税的权力。一旦英国卷入战争,国王就需要召开议会来筹措军费,查理一世却多次因为军费问题与议会闹矛盾。

他坚信“君权神授”,国王的权力高于议会。

由于英国前后卷入与法兰西、苏格兰的战争,查理一世就开始了召开议会、解散议会、再召开、再解散的循环。

不但有持续了三个星期的“短期议会”,也有在民众情绪的压力下,持续了近20年的“长期议会”。

查理一世与亨丽埃塔

安东尼·范戴克

可是这长长短短的议会开来开去,也并没有解决国王和议会的控制权问题,反而议会内部还出现了分裂。

一部分人主张议会与国王的权力应保持平衡,另一部分坚持议会的权力应该压倒国王。但双方吵来吵去也没个结果。

查理一世干脆发动内战,想要用武力一定高下。

1642年8月,查理一世宣称“议会派”造反,背叛了国王,一部分贵族追随查理一世被称为“王党派”,王党派和议会派的对立标志着英国内战爆发。

第一次内战初期,议会军处于下风。

他们不仅人马选的较为仓促,士气也比较低落,而国王的军队却装备优良。直到议会军和苏格兰军队结成同盟后,才转入攻势。

在1644年马斯顿荒原之战中,议会军大获全胜,扭转了战局。

说到马斯顿荒原之战,不得不提到其中的传奇人物克伦威尔

他在剑桥上学的时候成为了清教徒,与一些议会领袖和贵族有亲缘关系,仕途上也走得比较顺畅。

战争爆发后,他在家乡亨廷顿郡组建了自己的军队,这支军队后来被编入议会军中。

克伦威尔被任命为二号总指挥,他治军严格,纪律严明,挑选体格良好,有坚定宗教信仰和目标的士兵,把松松垮垮的议会军改编成了一只“新模范军”。

这只新模范军很快就攻陷了王党派的大本营——牛津。

查理一世只好仓皇逃到苏格兰军队驻地,被软禁起来。

克伦威尔下巴上标志性的痦子

没想到的是,第二次内战在革命派内部的分裂下爆发了。

革命派中的军队和议会有着不同诉求,议会想要解散大部分军队,以及拖欠发放军饷的行为,招来大批军官和士兵的不满。

为了防止被软禁中的国王与议会相互勾结,克伦威尔直接将国王换了个关押地,由英格兰军队控制。

查理一世也聪明得很,眼看军队和议会之间矛盾重重,想坐收渔翁之利,不愿意跟军队认真商讨和平事宜。

革命派内部吵来吵去的,还真被他逮住机会,摆脱监控逃走了。

逃走后查理一世四处勾结,谋划复位事宜,他一边与议会谈判,一边向苏格兰军队抛出合作的橄榄枝。

被查理一世这么一搅合,国内四处爆发王党派的叛乱,克伦威尔亲自率精锐部队前往平息。

而苏格兰军队这边,趁着克伦威尔无瑕顾忌的时候直奔伦敦,克伦威尔听闻消息,快速解决眼前叛乱后,飞奔前来与各路骑兵会合,比预定时间还提前了6天。

总之在克伦威尔指挥得当,士兵英勇善战,王党和苏格兰军队被铲除。

故事讲到这,这场内战的结局显而易见。

议会军战胜王党派,克伦威尔以“背叛国家、背叛人民”的名义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但他被处死时仍然保持国王之尊,穿着全套的嘉德骑士装,保持着国王的风度。

当时人们难以相信国王会被处死,也有人收集国王的血

后果:克伦威尔开启护国公时期

内战结束后,克伦威尔宣布英国成为共和国,自己担任“护国主”,开启军事独裁统治。

结论:这次内战结束了君主制,开始了第一次建立共和国的尝试,也开启了克伦威尔护国公的独裁统治。

阅读数 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