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交响曲、歌剧、清唱剧的特点于一体的创新之作
柏辽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戏剧交响曲,是柏辽兹在完成《哈罗尔德在意大利》不久之后完成了另一名作。演出这部作品,除了需要交响乐队外,还需配独唱与合唱。但它并不是音乐会形式的歌剧,也不是莎士比亚悲剧的交响乐梗概。它是从话剧中选出几个唤起柏辽兹想象力的片段、几个高潮点进行总体创作,有些片断根本不是莎士比亚原著,而是当时的英国作家大卫·加里克的手笔。
同《幻想交响曲》一样, 柏辽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创作灵感其实也来自莎士比亚戏剧女演员哈莉叶特·康斯坦斯·史密逊。史密逊当时演《李尔王》,演《罗密欧与朱丽叶》,柏辽兹是从她身上感觉到莎士比亚的。后来,史密逊成为了柏辽兹的妻子。
这部作品是柏辽兹婚后5年创作的,题献给帕格尼尼,因为帕格尼尼当时向柏辽兹提供了两万法郎的资助。

罗密欧与朱丽叶
柏辽兹在这部作品的序言中这样说明:“首先,这是一部交响曲,而不是歌剧。其次,这一情节写成声乐二重唱,已有成百上千例,而且是由最著名的大师写的。因此试一下其它表现手法,可以说是既明智又有趣。还有一个原因:这一爱情太崇高了,音乐家表现它要冒很大的风险,他的想象力需要有更大的天地,不能局限在具有明确意义的歌词之中,因此要借重于乐器的语言,乐器的语言比较丰富多彩而不那么精确清楚,而且,就在这含糊暧昧之中,它显得更加有力。”
《罗密欧与朱丽叶》结构庞大,由紧密相连的四大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整个悲剧的序幕;第二部分表现的是孤独的罗密欧及其忧郁和凯普莱特家的盛大宴会,其中最动人的片段是罗密欧在舞会上初次见到优雅而沉默寡言的朱丽叶,她天使般的美貌使一切黯然失色;第三部分是动人心弦的爱情场景,表现的是阳台上的朱丽叶向着夜空发出阵阵叹息,阳台下的罗密欧抑制不住内心的热情向她倾吐心声。升华的爱情使花园的夜空呈现出一派天堂的梦境,一对恋人怀着神圣的誓言依依惜别;第四部分包含了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不幸爱情的感叹和对他们美好情感的颂扬。

柏辽兹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最脍炙人口的三段是:
一、爱情场面。这一乐章就是柏辽兹所说的他觉得歌词——即使是莎士比亚的歌词——会把他束缚住,因而他宁愿要器乐的挥洒自如的一段。这一度是柏辽兹所有作品中最受他钟爱的乐曲。
二、《谐谑曲:梦的精灵麦布女王》。这是柏辽兹被语言所陶醉的一场,这些名词他最初听到时当然是莎士比亚的英语,然而随着他对原文的了解越来越深刻,他对这些词句也就越来越喜爱。
三、《罗密欧独自一人,凯普莱特家的盛典》。寂寞的情人主题在第一小提琴的长吁短叹中出现。即使在其他乐器加入时,代表着罗密欧的还是小提琴,他的忧郁被仿佛来自远方盛典的声音、以及一个表现令人眼花缭乱的旋转的生动旋律所打断。
当朱丽叶在舞会上出现时,整个乐队静了下来。朱丽叶的形象也通过一个旋律来暗示,由双簧管独奏的优雅的几乎是沉默寡言的乐句呈现,这是罗密欧第一次见到朱丽叶。
罗密欧的狂喜被突然迸发的一阵辉煌舞蹈的音乐打断了,那是精力无比旺盛和光彩夺目的小节。在高潮处,朱丽叶再次出现。这时她的旋律由铜管闪亮的长音来表现,与宴饮中使人眼花缭乱的主题结合在一起。
柏辽兹用《罗密欧与朱丽叶》表达了他对莎士比亚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爱情的理想化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