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北宋灭后蜀;后果:北宋取消在蜀地设置博买务。
文/全历史 Spencerrr
前因
北宋灭后蜀:公元965年,北宋一举攻灭后蜀。宋占领蜀地以后,纵兵大肆掳掠,给当地农民和手工业者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公元993年(淳化四年),蜀地茶贩王小波在青城县(近四川都江堰市)召集贫民和茶农,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王小波、李顺起义示意图
王小波先是在青城县聚集了附近一百多个茶农和贫民,对他们说,如今世道穷人生路被官府断了,我们越来越穷,富人却越来越富,不如我们一起把富人的财富全都平分了好不好?
听王小波这么一说,这些平日一直受官府、富人剥削的穷人和茶农,自然是热烈的拥护他,于是一群人揭竿而起。
为什么地产丰富、经济发达的蜀地会有这么多对北宋政权不满的贫民呢?
首先,北宋灭了后蜀之后,非常重视笼络当地豪强地主以巩固政权,宋政权鼓励他们土地兼并,因此土地和财富愈加被富豪集中在手,而农民备受剥削。
此外,为了垄断布帛等手工制造品的购销,北宋政府还禁止了民间交易,使蜀地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变得比以前更贫困。
最重要的是,官府垄断了当地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边茶贸易,断绝了很多茶农和茶商的生计。

王小波李顺起义地图示意
因此,王小波起义的消息传开后,各地贫民都前来青城县参加起义,不到十天王小波就聚集了好几万人的起义军。
王小波有了这些人马后,率先攻下了青城县,随后率领起义军攻打彭山(今四川彭山)。彭山县令齐元振刁钻狠毒,对彭山百姓大肆搜刮,因此民怨沸腾。
起义军声势浩大,很快就占领了县城,杀了齐元振,扒开了他的肚皮,在里面填上他平日贪污来的钱币以泄愤。接着,王小波把齐元振的家财都分给了彭山的贫苦百姓。
此后,王小波带着起义军转战邛州(近四川邛崃)、蜀州(今四川崇庆),顺利占领了这两个州。但是起义军在向江原(今四川崇州东南)进攻时遭到了宋将张玘(qǐ)的激烈反抗,双方在江原城外展开激战。
起义军打得十分顽强,张玘带领的官军有些招架不住,张玘趁王小波没有防备的时候突然拔箭向他射过去,正中王小波前额。王小波不顾伤重继续进攻,终于杀死了张玘,起义军最后也打败了宋军。但是起义军占领了江原后,王小波却因伤势过重去世了。
王小波死后,起义军推举了王小波的妻弟李顺作为首领。李顺以前也是和王小波一样靠贩卖茶叶为生的,自王小波起义后一路跟随部队进攻,在军中很有威望。
李顺带着起义军从江原出发,迅速攻克了蜀州和邛州,杀死了当地的知州、通判等官吏,一路打到了成都。
994年,李顺率起义军猛攻成都,大败官军,起义队伍发展至数十万人。李顺自称大蜀王,在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权。接着,大蜀的起义军不断派出兵马攻占周围州县,扩大地盘,很快控制了四川的大部分地区。
宋太祖没想到这次起义经发展地如此迅速,急派自己的心腹宦官王继恩任剑南西川治安史,前往镇压。
王继恩采用当年宋太祖入后蜀的故伎,分兵两路。一路奔巫峡,沿长江水陆并进,一路抢占秦岭山脉的剑门栈道。

王小波、李顺起义示意图
当时李顺的起义军主力正在围攻梓州,不仅消耗了自身力量,更为严重的是贻误了战机,使剑门关防守不利。王继恩顺利通过天险剑门关,得以长驱直入。
此后,王继恩一路破剑州、绵州(今四川绵阳)、阆州(今四川阆中)、巴州(今四川巴中),随后率军猛攻成都。十多万起义军据守成都城,和宋军展开激战。
994年,农民起义军缺乏外援,城内粮食和守城武器也不足,最后被王继恩攻陷,10余万义军3万多牺牲,李顺于城破时被杀害。
李顺死后,其他地区的起义军余部还坚持战斗的一段时间,到995年,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正式宣告失败。
后果
北宋取消在蜀地设置博买务:北宋攻灭后蜀后,在蜀地设立了“博买务(垄断民间物产的官办机构)”,垄断布帛贸易,禁止个体农民和小商贩自由买卖。王小波、李顺起义后,北宋朝廷取消了博买务的设置。
结论:
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革命斗争,从公元993年青城起义到公元995年,前后持续了2年多,队伍达到几十万人,几乎占领了整个四川,把北宋王朝在四川的统治打得土崩瓦解。虽然时间不长,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均贫富”的农民起义口号,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