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光:英国皇家学会成立
前因: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果: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作者:敬敬 / 编辑:陆伯让

前因: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60年,议会和贵族的拥护查理二世回到伦敦,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60年,一些英国人成立了民间科学研讨组织,后来变为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科学机构,被查理二世授予“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的名称,这就是英国皇家学会

自然知识此时还是很少有人关注的事情,从宗教中萌芽而出。

从14世纪到17世纪,对自然科学和新哲学的研究开始风靡全国。而英国的宗教改革,也让人们的思想领域得到了解放。

以前对于大自然的知识几乎被教会垄断,随着天主教的衰落,无论是宗教学者还是世俗学者开始一起探讨这些自然哲学。

在这种积极研讨的氛围中,一个被称作”无形学院”的小团体在民间诞生了。

一批志趣相投的人每周聚集在伦敦的格雷沙姆学院,探究“万事万物的成因和运行之秘”。

在17世纪初兴起了玫瑰十字会,这是基于宗教热忱践行理想的科学社团,玫瑰是炼金术的象征,无形学院就是在玫瑰十字会影响下诞生的。

格雷沙姆学院在1579年成立,由一位英国商人格雷沙姆爵士建立的,他的遗嘱里面写明是要建立一所以自然科学教育为目的的学院。这座学院被称为“无形学院”,也就是皇家学会早期的形态。

这个学院不像以前都被教士管理,而是由公司还有伦敦的官员共同管理,所以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传统学科外,天文学,几何学,航海术等新学科才是“重头戏”。

就此,伦敦就成为了研究自然科学和哲学的活动中心。

英国内战却打断了生机勃勃的研究活动,克伦威尔的军队打过来了。

查理一世和议会矛盾爆发,内战随之而来。1646年,议会的克伦威尔攻占牛津,议会对牛津各个大学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做了调整,王党派的知识分子都遭到了排挤。

先前“无形学院”的好多知识分子都被调到牛津来了。至此,皇家学会早期的“无形学院”也就一分为二,从1649年开始在伦敦和牛津两个中心开展活动。

而国王查理一世战败,被议砍了脑袋,但议会的克伦威尔的统治也不行,没有得到英国人的支持,于是1660年4月,人们把老国王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请了回来。

查理二世的回归对皇家学会来说是个好消息。

查理二世在流亡的时候,在法国就喜欢上了各种新奇玩意,炼金术,颅骨药等等。

图为查理二世画像,酷爱炼金术,欧洲也非常盛行,比如会将木乃伊磨成粉,在宴会上作为高级药品,兑酒饮用。

所以他一回到英国立马建了个制造各种药的实验室,曾花大价钱去买那些炼金奇方。

作为皇室里的“科学怪人”,以后能有更多的人跟自己一起捣饬这些新鲜玩意,查理二世非常开心。

据说查理二世复辟的时候,财政部里只有可怜的11磅2先令10便士,但他仍然带头资助,同时鼓励官员们多多支持,有种倾家荡产也要支持英国科学事业发展的感觉。

一些王党派知识分子又重新回归,成员们也意识到是时候创办一个正式机构了。

1660年11月,当时一位天文学家授课结束后,大家聚在一起开了个会,决定成立一个促进交流物理及数学实验知识的学院,在起草宣言里有41个人被认定为正式成员。

1662年7月15日,查理二世在结社的特许状上盖上了国玺,这也被认为是皇家学会的诞生日。

隔年,查理二世签署第二道皇家特许状,正式授予了“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的名称,简称“皇家学会”。

皇家学会的座右铭“言语中的努利乌斯”(Nullius in verba)的意思是“对此没有话可言”。它表示研究员决心承受权威的统治,并通过诉诸实验确定的事实来核实所有陈述。

当时有个伦敦商人被入选为学会成员时,查理二世大加赞赏,表示正是因为学会不看社会地位高低,只看对科学的一腔热情。

查理二世在纹章上写道“我不必追随任何权势,我不必要求上帝保佑,我不必遵从大师”,鼓励学会的成员们打破桎梏,勇于创新。

自1915年到1990年,皇家学会的历任会长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所以皇家学会也被公认为世界上成员平均智商最高的组织之一。

后果: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皇家学会鼓励了科学家积极探索与创造发明,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成。

结论:英国皇家学会是世界史上存在最长且未被中断过的科学学会,标志着英国成为近代自然科学中心。

阅读数 6.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