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北克法案:别让加拿大闹独立
前因:七年战争;后果:北美独立战争。

作者:张绘宇 / 编辑:陆伯让

前因:七年战争

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英国占领原属于法国的加拿大地区,核心地区为魁北克,法裔居保留法国的各项制度与习俗。

1774年5月,英国宣布《魁北克法案》,给予魁北克充分的自治权,这里就是今天加拿大的重要地区。

那之前魁北克地区为什么没有自治权呢?

魁北克那地儿本来不是英国的,是法国的殖民地。

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原本有十三块,在大西洋沿岸。

七年战争后,英国从法国手里抢走了魁北克。这些地区的主要居民都是法国人后裔,为了把他们同化成说英语的自己人,1763年英国颁布了 《王室诏谕》。

这个法案让加拿大殖民地实行英国议会式政体;推广英国国教

但此地的法裔居民大多属信仰天主教。一旦换成英国议会政体,他们就失去了参政议政的机会。

别说同化成英国人了,接下来估计要打起来了。

而原有的英国十三块殖民地也受到影响,这个法案鼓励他们往又远又冷的魁北克移民,去其他地方却受到限制。十三块殖民地也很不满,反抗情绪一直潜滋暗长。

红色的区域就是魁北克,与英国殖民地联系紧密

这些殖民地的不满怎么解决?

最初的解决方案由驻魁北克的英国总督提出。

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看得更明白。詹姆斯和盖伊两任总督常年居住在魁北克,与高高在上的英国政府相比,更了解此地的风土民情。

在二人看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魁北克现存的各项制度没什么不好。所以执行《王室诏谕》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结果,各地都这么反对,他们直接向议会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既然改变不了,为什么不顺势而行呢?咱们承认魁北克的各项制度,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这样反而可以收买人心,以绝后患。

加拿大总督旗

詹姆斯和盖伊的看法得到了英国政府认同。

此时,北美十三块殖民地抗拒印花税,暴行不断,英国政府为此辗转反侧。如果可以借助这个方案解决魁北克问题,少一点压力,当然是再好不过。

英国议会开始商量这件事,得买卖很划觉算。英国人想:承认你们魁北克的政治经济政策,又保护你们天主教的发展,还让你们继续说法语,再闹事就说不过去了吧。

万一魁北克知恩图报,还可以联手对抗北美十三块殖民地。

而且,为了惩罚北美十三块殖民地一系列闹事行为,英国多给魁北克划了块土地。

1774年5月2日,英国政府通过了《魁北克法案》,给予魁北克人很多好处。

当时的英国国王是乔治三世

英国国内对宗教条款议论纷纷。

他们无法接受的主要是其中的宗教条目。《魁北克法案》保留了天主教会的各项特权,但此时大部分英国人都是新教教徒,这就触到了他们的敏感点。

在议会内部也同样如此。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任由作为异教的天主教自由发展,所以这项法案在小范围内引起反对。

这其中勉强成规模的是以布尔为首的抗议活动。布尔是当时的伦敦市长,也是下议院成员,还是激烈反对天主教的一员。

在他的带领下,一群伦敦市民来到上议院附近的圣詹姆斯广场进行抗议活动。他们大声呼喊”拒绝天主教“,以此表达自己对于《魁北克法案》的反对。

但这是唯一一次有记载的街头抗议活动。

总的来说,英国本土的这些反对没有激起太大浪花,但是北美十三块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却激化了。

因为这些殖民地大多是清教徒,这个法案却鼓励天主教发展。总之,一场殖民地与母国的战争已无法避免。

北美十三殖民地

除此之外,《魁北克法案》也留下了隐患,例如法语与英语同时使用导致的冲突等等。但魁北克地区的经济形式、政治体制、天主教信仰都得到了保留。

不出所料,这个法案受到魁北克人民的欢迎,英国如愿以偿得到魁北克地区的支持。

在日后的北美独立战争中,魁北克人民甚至还竭尽全力帮助英国,直到美国独立后,魁北克依然接受英国的管理。

后果:北美独立战争

《魁北克法案》的颁布彻底激怒北美十三块殖民地民众,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

结论:魁北克法案依然稳定了加拿大地区的局势,避免了它成为另一个发动独立的国家。

阅读数 4.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