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珍妮纺纱机的诞生
前因: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后果:阿卡莱特发明工厂制。

文/全历史 陆伯让

前因:约翰·凯伊发明飞梭

18世纪中期,因为飞梭的发明,织布效率大幅提升,但是织布所需的棉纱生产效率非常低下,人们急需高效的棉纱机器。

1764年,英国兰开郡纺织工人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纺纱的效率。

那是18世纪下半叶,英国的纺织业非常兴盛。

英国人从殖民地拿到了新的织布原料:棉花,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成了朝阳产业。

比起英国人的老本行羊毛纺织,棉纺织的行会规矩少,大家赚钱的动力更足,为了提高效率多造棉布,真是各出奇招。

珍妮纺纱机就是被一出奇招逼出来的。

出招的人叫约翰·凯伊。

1733年他出了个大招:发明了飞梭。

这是织布的神器,让一个人就能织出以前两三倍的棉布。但是这个大杀器反而给棉纺织业带来了麻烦。

织布速度飞快,产量很大,但是织布用的棉线还是生产得又慢又少。

七八个人纺线,一个人织布,很多时候,织布的只能眼巴巴望着纺线的,一个字:等。

棉线供应不上,没法织布,工厂老板是眼巴巴望着自己的工厂停产,一个字:惨。

只要当时在英国搞棉纺织,你随便抓一个问问,估计都在想怎么才能提高纺线的效率。

凯伊和他发明的飞梭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也是其中一员。

哈格里夫斯也需要新型的纺纱机改善生活。

这个不起眼的英国兰开郡纺纱工人,手上都是一道道棉线勒出的凹痕,他和妻子女儿都指望着纺纱生活。

他们家从商人手里拿到棉花,纺成棉线交给商人,拿到报酬。英国的很多穷人都是这么工作的,我们的课本上叫家庭手工工场。

但这样的方式生产不了多少东西,所以哈格里夫斯一家挺穷的,他还做点木工补贴家用,常常鼓捣一些机械。

那时候搞发明是潮流。

不仅能让自己干活省点力气,多做点活,而且英国1624年的《垄断法》就有关于专利的规定,要是发明能拿到专利,那也能赚钱。

急需的高效纺纱机,就成了大家最想发明出来的东西。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是一个意外。

1764年的一天,哈格里夫斯进门后,一个趔趄,不小心弄翻了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这种机器只能纺一根纱线。

怕耽误了纺线,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把纺纱机扶正。但当他弯下腰来的时候,却发现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而原先横着的纱锭变成直立的了。

要是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的话,用纺轮带动它们,一台机器不就可以多装几个纱锭,多纺几根棉纱线了吗?

哈格里夫斯连忙找来工具图纸,把想法记下,撸起袖子就干。很快,哈格里夫斯就鼓捣出了装着八个竖直纱锭的新机器,一次能纺八根!

全家人欢呼雀跃,他看着小女儿珍妮可爱的笑脸,心里暖洋洋的,就给纺纱机取名珍妮纺纱机,也叫珍妮机。

哈格里夫斯和他的珍妮纺纱机

但珍妮机诞生后就遭遇了磨难。

哈格里夫斯满心欢喜地使用珍妮机,也贩卖珍妮机,结果被人打了。

原来珍妮机的出现引起,让当时大量的手工纺纱者慌了,这机器太高效了,会抢走他们的饭碗。他们冲进哈格里夫斯的家里捣毁机器,还要把哈格里夫斯一家赶出去。

逼不得已,哈格里夫斯带着家人搬到了诺丁汉郡

但是哈格里夫斯没有放弃珍妮机。他与别人合资开办一家纺纱作坊,用珍妮纺纱机生产棉纱,同时,自己也卖珍妮机。

由于当年他没能申请到专利,许多人自行仿造珍妮机,搞起了山寨货。

直到1770年,哈格里夫斯才申请到专利,开始大批制造和贩卖珍妮纺纱机。

没过几年,全英国已经有两万台珍妮机了,不管是正版的还是盗版的,都是能装八十个纱锭的豪华机器。

还有人改进珍妮机,搞出了更高效的卷轴纺纱机、骡机,纺织业发生了一连串变法,用机器替代人力,后世将这种生产方式的改变称作工业革命。

后果:阿卡莱特开创工厂制

高效的珍妮纺纱机启发人们,发明了各种新机器,但是机器仍然需要人力,阿克莱特发明借助的水力的纺纱机,并配备机器生产,招募工人,建立了第一座水力纺纱工厂。

结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正是用机器生产的起点,成为了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阅读数 7.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