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英国决裂:爱尔兰大饥荒
前因:1801年爱尔兰与英国合并;后果:爱尔兰1921年独立。

作者:王四维 / 编辑:陆伯让

前因:1801年爱尔兰与英国合并

爱尔兰与英国合并后,英国为了发展自己的工业,一面将大量廉价手工业产品输入爱尔兰,摧毁了爱尔兰薄弱的手工业,另一方面侵占土地,使爱尔兰人必须依靠农业生存。

1845年到1852年,爱尔兰土豆遭受传染病,收成锐减,而英国袖手旁观,导致爱尔兰人大量饿死和逃亡。

那时,英国刚刚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了发展自己的工业,英国到处找市场销售自己的商品。

爱尔兰虽然1801年和英国合并,但是地位如同英国的殖民地。爱尔兰本土手工业被英国的廉价工业产品击溃,因此农业成为了爱尔兰人唯一的经济支柱。

可来自英国的大地主侵占了爱尔兰的大片土地,用作英国的粮食生产基地。留给爱尔兰人的土地都被划分成小块,且十分贫瘠,在这样的环境下,土豆成为了最合适的作物。

然而,正是土豆给爱尔兰人带来了深深的伤痛,也为今天的英国和爱尔兰埋下了暴力冲突的伏笔。

爱尔兰人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今天的爱尔兰国家疆域

1845年,一场天灾正悄无声息地向这片土地袭来。

这是一种名为霜霉病的灾害,由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真菌造成。

这种病菌一旦落到了土豆的叶子上,便会沿着茎叶迅速扩展到地下,让深埋在地下的土豆一点点萎缩、干枯,最终颗粒无收。

这一年的气候晴朗温和,偏偏这种真菌也喜爱这样的好天气,就这样,马铃薯晚疫病迅速传遍了整个爱尔兰的土地。

此时的英国和爱尔兰社会中弥漫着对宗教的信仰,尤其是在英国人的眼中,他们本来就对爱尔兰人抱有偏见,因而认为这场灾难是天意的惩罚。

另一方面,19世纪中期的科学水平也存在局限,此时距离巴斯德发现微生物还有十年时间,就连科学家也找不出土豆生病的原因,更不要说给土豆治病的方法了!土豆歉收带来的大饥荒正来势汹汹地袭来。

然而,比天灾更可怕的是英国政府的见死不救。

以正常人的思维,爱尔兰正承受着饥荒,只要将粮食运送过去,问题便迎刃而解。但事情与我们想象的恰恰相反,英国政府的行动非常迟缓。

英国政府在灾荒初期曾从美洲进口粮食,但是食物申请需要极端复杂的手续。

当时的英国首相约翰·罗素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认为政府不应干涉经济活动,不仅对爱尔兰的饥荒视若无睹,反倒仍然源源不断地从爱尔兰输出粮食。

英国政府还借此机会废除了《谷物法》,这项法律虽然打破了进口外国谷物的限制,粮食价格因此下降,但爱尔兰人却丝毫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好处。

大地主们因为粮食种植的收益下降,转而经营畜牧业,没多久,因为粮食供应的短缺,粮食价格再次上涨,爱尔兰底层人民非但没有吃到粮食,资本家倒是从中狠狠捞了一笔。

饥荒发生一年半后,英国政府又修订了《济贫法》。

先是严格限制救济的对象,饥荒中的爱尔兰农民要么放弃他们仅有的一小块土地,要么就得活活饿死。随后英国又想到了“以工代赈”的方法,这样既不用出钱赈灾,又收获了廉价劳工用于建设公共工程。

尽管英国政府设立了济贫院,但济贫院的承载能力有限,济贫院内的卫生和医疗环节也根本得不到任何保障,许多人有幸躲过了饥荒,却没有挺过济贫院内恶劣的卫生环境,最终染病而死。

其他国家也知道爱尔兰的惨烈情况。奥斯曼的苏丹想捐款一万英镑给爱尔兰,结果,因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只捐了两千英镑,英国政府告诉苏丹捐一千就可以了。

英国政府的袖手旁观加剧了这场惨祸,令爱尔兰人极为痛恨英国政府。

至此,爱尔兰这片原本宁静祥和的土地却成了人间炼狱。

爱尔兰大饥荒使爱尔兰总人口下降了近四分之一,他们要么因为饥荒活活饿死,要么被迫踏上了背井离乡的逃荒之路。

著名的表现爱尔兰饥荒的雕像

为了生存,爱尔兰灾民们纷纷涌入英国,但面临的是英国警察的四处搜捕和无情驱逐。

无奈之下,大量爱尔兰人选择了远渡重洋,来到了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谋生,后来美国的爱尔兰后裔有三千三百多万,一度沦为奴隶。

后果:爱尔兰1921年独立

经过这次大饥荒,此后的近一百年间,爱尔兰独立运动愈演愈烈,终于在1921年实现了独立(南爱尔兰)。

结论:这场饥荒作为爱尔兰人谋求独立的导火索,最终指引着爱尔兰人民踏上了追寻独立之路。

阅读数 3.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