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因:工业革命;后果:宪章运动。
作者:黎星刻 / 编辑:陆伯让
起因: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之后,土地获利减少,工业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然而议会选举名额牢牢掌控在土地旧贵族手里,工人和大商人的权利无法得到满足。
1832年,英国商人和工厂主人、新贵族想要更多的政治权力,推动议会改革,改变了选举状况。
有钱没权,是19世界初期英国商人和工厂主的最大烦恼。
在光荣革命之后,议会成为英国权力中心,只有当选议员,进入议会才有机会伸张自己的权利。
18世纪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新的工业城市崛起,而东南部旧城镇逐渐衰落。
然而根据旧有的习惯,新兴城市的工业城市不是选区,旧城镇的贵族牢牢把控英国大权。
不仅如此,英国政府还限制谷物进口,保持国内谷物高价,这又激起了民愤。贫苦的民众把钱花在了购买粮食上,
自然再没钱购买工业产品。工厂主和商人就很希望拿到议会名额,改变这些破法律。

红色部分的英国老工业区基本就是工业革命后崛起的,在中部和北部,南方则是传统贵族的势力范围,后来新工业诞生后有了工业中心,主要是石油、高新科技等。
终于让他们等到一个机会。
在1826年,英国两个旧城镇发生了贿选丑闻。
议员约翰·罗素就提出议案,打算把这两个议会名额转让给曼彻斯特和伯明翰。工厂商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欣喜不已。
可在这个时候,上天又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经过三年漫长的争论,英国政府最后把这两个名额给了农村。
工业商人气的说不出来话,自己越是沉默退让,这些抱着土地收租子的旧贵族就越得寸进尺。
1830年1月,工厂主和商人成立了伯明翰政治同盟,这次要争取属于他们的权利。大家都知道,手里的钱和权力才是更好的武器,有钱无权的生活不好过。
在这一年,英国的经济危机达到了顶点,农业收成不好,工厂陆续倒闭,工人们没法干活了,在农村,饥民也四处逃荒。在这一年,在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自由、民主的口号也传到了英国。

法国名画《自由引导人民》就是在赞颂七月革命。
工厂主和商人们趁机举起自由的旗帜,准备来一场惊天动地的变革。
1830年10月,下议院提出改革议案,多给工业区点名额。
首相威灵顿说:“我坚决不会同意的。”
这个首相就是击败拿破仑的那位,在英国历史上出了名的顽固,反对一切改革。
工厂主和商人们没有放弃,在1831年派代表提出新的改革方案,这一次,他们退一步。
他们表示:打个商量吧,我们只要求能加入议会选举里,只要满足我们这一个要求就可以了。但是威灵顿依然百般阻挠,不让议案通过。
这下如何是好?
这个首相不同意,那就换个首相吧!顽固的威灵顿早惹恼了不少人,比如天主教徒。他们1829年得到了选举权之前,威灵顿就很反对。
于是工业区的有钱人、天主教徒和威灵顿的政敌一通谋划,直接让威灵顿下台,重新选了领袖格雷上台。这回首相是自己人,总能同意了吧。

威灵顿(左)曾击败拿破仑,颇有声望,但十分顽固。格雷(右)辉格党领袖。
1831年,英国下议院终于通过了改革方案,工厂主和商人们刚想松一口气,没想到上议院卡着方案,不让通过。
因为英国的政治体制就是这样,下议院是选举出来的,虽然顺应民心,但是上议院还是旧贵族把持着,把民心掐死在最后一步。
这无疑是对工厂主和商人致命一击,新首相格雷没办法,只好辞职不干。两伙人的斗争,贵族还是占据上风,国王威廉四世已经准备再次任命威灵顿为首相了。
放弃是不可能放弃的,工厂主和商人这回出绝招了。
威灵顿得意洋洋的接过国王的委任书,准备当选首相,没想到上天也和他开了个玩笑。

汉诺威王朝国王威廉四世
在上任前夜,大商人们率先发动经济攻势,纷纷到英格兰银行兑换黄金。
可是政府的小金库,要是黄金被换没了,留下一堆没用的纸币,政府和贵族都没法生活了。
国王慌了,威灵顿也慌了,没有了党派的支持,威灵顿一个人也没法发威了。这时候格雷顺应民意,再次上台。
1832年6月4日,改革法案顺利通过,工厂商人最终取得了胜利。议会名额按区域划分,分配更加均匀,工业地区有了名额,英国议会选举制度逐渐完善。
结果:宪章运动
1832年议会改革让工厂主人、大商人和新贵族获得更多权力,但是广大工人却没有享受到权力,于是他们发起了宪章运动,争取权利。
结论:这次议会改革,开创了议会改革的先河,也让工厂商人逐渐掌握议会的话语权,开始制定更为自由的贸易政策,英国也成为世界贸易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