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色彩的完美体现 | 《E小调第四交响曲》
这部作品既体现了古典主义的风格,又体现了浪漫主义的情怀,是一部带有英雄史诗性的、充满人生体验的悲剧作品。

《E小调第四交响曲》(Op.98)创作于 1884-1885 年间,是勃拉姆斯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

《第四交响曲》的前两个乐章是在1884年夏天完成的,他在迈宁根公爵的支持下开了一个小型的演奏会。迈宁根公爵提了不少建议,他也认真地作了修改。后两个乐章几经推敲,最后完成于1885年夏天。1885年10月25日,勃拉姆斯亲自指挥了这部交响曲的首次演出。

勃拉姆斯

在创作这部交响曲前,勃拉姆斯读了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的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使他创作这部交响曲时,在不经意间将悲剧中那种恐怖悲痛的情绪融入音乐中。

俄狄浦斯王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绘

这部作品是勃拉姆斯四部交响曲中最伟大的一部,也是最伤感、最古雅的一部。全曲四个乐章,深刻地表现了“悲伤”到“悲剧”的心理变化过程,采用戏剧性的手法,生动并且概括性强。该曲在勃拉姆斯生前就已经常被演奏,而且经常博得满堂喝彩。

古老、典雅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所显示的重要特征之一。当时李斯特瓦格纳倡导标题音乐和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其影响颇为巨大。然而,勃拉姆斯坚决反对。他选择追寻古典大师的足迹,同时又走在浪漫主义的大道上,不断探索、创新。

勃拉姆斯

所以他的四部交响曲,都没有标题。在勃拉姆斯的这些作品中,严格地遵循了古典主义的传统,充分体现了勃拉姆斯的古典倾向。但他也是浪漫派作曲家,因此他作曲风格独特,作品体现了他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相结合的音乐特质。

该曲和勃拉姆斯其他三部交响曲不同的是,它具有前三首交响曲中所没有的忧愁色彩,即后人所说的“古典悲剧性”。其实在这以前,勃拉姆斯也常在他的作品中抒发忧愁的情思,但像该曲这样,以忧愁作为乐曲的基调,却属首次。

勃拉姆斯

从一定程度上讲,《E小调第四交响曲》的艺术高度大大超过了其前三个交响曲。作品中的结构原则、调性的合理布局、主题发展的逻辑性、复调思维以及宏伟的气势等,都明显地反映出巴赫贝多芬对他的影响。

这一伟大的人类艺术遗产包含了十九世纪最黑暗、最深沉的音乐元素。虽然中间乐章不乏优雅、轻舒与淡淡的明媚,但每次当我们听到最后一个乐章时,人类的悲剧性激情就会被勃拉姆斯点燃。

小克莱伯指挥版《E小调第四交响曲》

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

阅读数 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