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国珍归顺朱元璋:反复无常的人,拿他怎么办
前因:方国珍起义;后果:明朝统一全国。

文/全历史 夏虫虫语冰

前因

方国珍起义

1348年,方国珍发动了反元起义。最终,被元朝用官位给招安了。

1367年,浙江沿海的起义军首领方国珍,被另一支起义军首领朱元璋打败了。因走投无路,方国珍最终归顺于朱元璋,后来还在明朝为官。

方国珍曾在浙江一带,抢劫元朝的漕运船只,和朝廷对抗。后来,朝廷用行省参政等要职,把方国珍给招安了,使其为朝廷所用。

方国珍长期占据庆元(今宁波)等地,凭借着自己的水师和船只,经营浙江一带。

不久之后,另一支起义军首领朱元璋攻下了婺州(今金华),和方国珍的地盘相连。

方国珍感到了朱元璋的威胁,就召集手下,说朱元璋不容易对付,我们得暂时对他表示顺从,然后再静观其变。手下听了,都表示同意。

方国珍为了向朱元璋示好,派人给他送去了五十斤黄金、五十斤白银。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

朱元璋收到礼物后,很愉悦,就派人回访。双方各守边界、互不侵扰。

不过,方国珍对朱元璋仍旧不放心,想探听朱元璋的虚实。于是,方国珍让儿子方关前去朱元璋的军中,名义上是送给朱元璋当人质。

朱元璋见到方关后,并没有把他扣下,而是赐给他厚礼,让他带着东西回去了。

朱元璋不想和方国珍并立于浙江,希望他能归顺自己,就派博士夏煜去给方国珍授予一个官职,如果他答应了,就顺理成章地为自己所用了。

方国珍见到夏煜后,知道了朱元璋的目的,就说自己年老体弱,不适合担任要职了。

实际上,他是在敷衍夏煜。方国珍现在不能确定以后的形势,只能静观成败变化,不敢轻易站队。为自保,方国珍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和朱元璋交好,将他稳住;另外一方面又为元朝效力,领受朝廷的恩惠。

影视剧中的方国珍

朱元璋是聪明人,哪能被这种伎俩给糊弄住?他思考了方国珍此前的种种行为,越想越不对劲。

于是,朱元璋连着写了两封信给方国珍,说:我刚开始以为你是个识时务的人,才让你当官。你却派你儿子来探听我的虚实,用年老多病来推脱任命。自古聪明人才能转危为安,你好好想想吧。

方国珍看了信后,怕惹恼朱元璋,就又送礼物给他,求得了他的原谅。

此事过后,二人各守地盘,没有发生大的矛盾。

1367年,朱元璋开始不断向外扩张,和其他起义军的首领张士诚、陈友谅相互角逐,争夺地盘。

方国珍认为朱元璋忙着应付他人,无暇顾及自己,就动了歪脑筋。他趁机攻城略地,占领了沿海朱元璋控制的几个郡县。

朱元璋得知方国珍的做法后,痛恨他的反复无常,立即命手下夏煜、杨宪去向他问罪。方国珍见到夏煜、杨宪时,自知理亏,就对他们支支吾吾。

朱元璋得知方国珍如此表现,一气之下,就派人向方国珍管辖的温州进军,要给他点教训。方国珍又故技重施,赶紧派人向朱元璋谢罪,还信誓旦旦地保证,日后自己会向他缴纳土地和粮食。

时隔不久,朱元璋因攻打杭州后需要粮草,就写信给方国珍,管他要20万石的粮食。同时,还在信中历数方国珍的十二大罪状,大有讨伐之意。

方国珍接到信后忧心忡忡,就召集部下,商量如何对付朱元璋。部下建议向朱元璋投降。方国珍听后,不予采纳,而是连夜收拾自己的金银珠宝,随后逃往海上。

再看朱元璋这面,其军队正势如破竹,攻克了平江(今苏州),把张士诚围得水泄不通。

朱元璋和部下

拿下张士诚的前几天,朱元璋又下令对方国珍用兵。没多久,方国珍所管的台州、温州等地都被朱元璋的人一一攻克。

攻城时,朱元璋还不忘追杀逃跑的方国珍。他命水师出身的廖永忠以“征南副将军”的名义,带着水军,到海上捉拿方国珍。水军在盘屿一带,和方国珍的军队碰见了,双方打了一仗。由于力量悬殊、士气不振,方国珍的军队大败,很多人纷纷投降。

自此,方国珍走投无路,只得写信向朱元璋服软,信上写到:孝子对于父亲的责罚,如果是轻微的便可接受,如果是重杖的话便会逃避。我的心态就与这种情况类似,我想亲自向您请罪,又担心被您重罚。

朱元璋看完信后,觉得方国珍言辞恳切,就向方国珍表示自己原谅他了,让他别多疑,赶紧来投降吧。

方国珍听后,赶紧去拜见朱元璋。见面后,朱元璋还埋怨他投降得太晚,方国珍不断叩首赔罪,随后还被授予广西行省左丞一职。方国珍只享食禄而不上任,最后得以善终。

后果

明朝统一全国

1388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四处用兵,明朝最终统一了全国。

结论:方国珍与朱元璋不断地周旋,最后才甘心归顺。这一方面是方国珍性格所致,一方面也是元末复杂局势中自保的选择。客观上,它促进了明朝的建立和统一。

阅读数 2.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