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围攻君堡:希腊火救国
前因:罗马抗击波斯入侵;后果:阿拉伯再次围攻君堡。

文/脚下有土

前因

罗马抗击波斯入侵:602-628年,罗马抗击波斯入侵,这是双方四百年战争史中最后的也是最跌宕起伏的战役,艰难获胜的罗马人实力大损,国内问题频出,军事体系也遭到破坏。

673年,为了攫取财富和荣耀,阿拉伯帝国对君士坦丁堡进行了第一次围攻,在罗马人顽强的抵抗下,围攻最后以失败结束。

对于阿拉伯人来说,君士坦丁堡拥有着世界各国的财富,无论是为了扩张,还是为了抢夺财富,都必须进攻君士坦丁堡。阿拉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哈里发告诉阿拉伯士兵,只要征服了君士坦丁堡,罗马以往所用的光荣都会转移到阿拉伯人的身上。

阿拉伯帝国已经占领大片东罗马领土

身经百战的勇士苏富扬被指定为统帅,他带领阿拉伯水师一路高歌猛进,直抵君士坦丁堡。随即,围攻君士坦丁堡的战斗打响。

信心满满的阿拉伯人采用车轮战的模式,一轮轮攻击君士坦丁堡的城门。在他们眼里,被困在城里的罗马人一定会缴械投降。然而,苏富扬和他的阿拉伯士兵,错误估计了君士坦丁堡的实力和资源。

尽管此时的罗马不再是以前那个令人畏惧的帝国,但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罗马人重新燃起了斗志。城内的罗马人纷纷参加战斗,依靠着坚固,并且高耸的城墙,罗马人抵挡住了阿拉伯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同时,在听到君士坦丁堡被围攻的消息后,其他行省的流亡人员,也纷纷赶来抵抗阿拉伯人的进攻,拼命守住君士坦丁堡。

阿拉伯人没想到的是,罗马人不仅无比团结,还想出了退敌的办法。

君士坦丁堡是一座坚城

苏富扬指挥阿拉伯人,靠着人数优势,一轮轮攻击君士坦丁堡的城门。此刻的君士坦丁堡城内,人们并没有被来势汹汹的阿拉伯人,吓得乱了阵脚,大家开始商讨退敌之策,聪明的罗马人想出了火攻的方法。

当阿拉伯人靠近城门时,罗马人就从上往下扔火球。熊熊燃烧的火球让阿拉伯士兵不敢贸然进攻。罗马人使用的这种火球,不同于一般的材料,这种火只要燃烧起来,就很难扑灭,很容易在人群中产生大面积的燃烧效果。更可怕的是,这种火球烧到最后还会爆炸。这就是著名的希腊火,据说是硝石、沥青、硫磺和油的混合物。

不得不说,罗马人的这一招确实管用,火攻让阿拉伯人的士气大受打击,阿拉伯人攻城的频率开始骤然下降。

然而,信心满满的阿拉伯人不会轻易放弃。苏富扬果断改变了作战方法,准备先攻击周边地区,控制海岸,进而再对君士坦丁堡形成围攻之势。阿拉伯人足足花了5个月,总算把君士坦丁堡附近的海面全部控制住了。

但是,关键问题并没有解决,罗马人的火攻依然让阿拉伯人望而却步。这怎么办呢?意志力坚强的阿拉伯人决定用时间耗,以此来拖垮君士坦丁堡城里的罗马人。于是,阿拉伯人开始修建粮食仓库,准备持久围住君士坦丁堡。同时,阿拉伯人还时不时地去偷袭一下君士坦丁堡,但每一次都是无功而返。在一次又一次的攻城失利后阿拉伯人的信心和勇气也开始慢慢丧失。

壁画中的希腊火

这时候,阿拉伯人还遇到了更大的麻烦。由于阿拉伯人驻扎在海边,且长期没有较好的饮食供应。阿拉伯人患上各种怪病,士兵的战斗力一天比一天弱,加上海边的生活单调枯燥,很多士兵都失去了当初的激情。就连身经百战的勇士苏富扬,也显示出来疲态。就这样,意志力如此坚强的阿拉伯人,再也撑不住了。而另一边的君士坦丁堡,依然固若金汤,众志成城。

看到这些现象后,哈里发决定放弃围攻行动。阿拉伯人第一次围攻君士坦丁堡,最终以失败告终。精明的罗马人,乘机要求与阿拉伯人签订三十年的和平条约,并要求阿拉伯人每年向罗马帝国纳贡。站在战争失败阴影下的阿拉伯人,也只能答应罗马的要求。

后果

阿拉伯人再次围攻君堡:717—718,阿拉伯人再次围攻君士坦丁堡,结果被利奥三世击退。此战阿拉伯人死亡15万人,战船几乎损失殆尽。利奥三世在危急关头挽救了拜占庭帝国,极大地挫败了阿拉伯帝国。

结论:阿拉伯人第一次围攻君士坦丁堡以失败告终,阿拉伯人希望扩张的意图被暂时遏制,双方签订合约后,进入到三十年的和平期。

阅读数 2.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