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法战争:拿破仑的陨落
两个欧陆巨无霸缘何为“小妖精”英国大打出手?

文/全历史 哥特人的猫

1812年9月14日,在俄法战争的莫斯科战役中,俄罗斯守军认为已经很难阻止拿破仑攻城,于是放火烧掉莫斯科,以阻止法军从城中获取补给。

因为长时间缺粮,客场作战的拿破仑(此处可a1806年8月6日的维也纳)被焦土战术拖垮,三个月后全面落败。俄法战争后,拿破仑帝国迅速走向崩溃。

焦土政策是抵御强敌入侵时一种残酷却有效的战术。罗马人为对抗汉尼拔的侵略时坚壁清野,断粮的迦太基军队很快锐气尽失;国民党在抗战时炸毁花园口,牺牲数百万豫皖人民的性命以阻止日军西进,同样是焦土战术的一种。

法俄战争的最后一仗:布列津纳河战役。仓皇撤退的法军遭到俄国名将库图佐夫的追袭,损失惨重。

后世认为远征俄国是拿破仑破釜沉舟的军事赌博,一次严重的战略失误。

其实,作为当时欧洲最优秀的将军,拿破仑当然明白征服俄罗斯的难度。但对俄宣战实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为什么拿破仑非打俄罗斯不可呢?

这得先从法国和英国之间的冲突说起。俄国在英法之间立场的反复,让法国不得不出兵。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在大陆上无人能敌,但海洋却是英国人的天下。他曾试图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结果在特拉法加海战惨败给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于是拿破仑改变策略,准备用经济战拖垮英国,在1806年提出了大陆封锁政策。

大陆封锁,就是禁止一切载有英国货物的货船登陆欧洲,进而摧毁英国的海外贸易,迫使英国投降。

大陆封锁政策成立的前提,是要保证欧洲大陆的所有国家都服从法国的政策,最起码也需要大陆的所有沿海国家都断绝对英贸易。只要有一个例外,英国人就能以此为缺口,冲破法国的封锁线。

而整个欧陆唯一不受拿破仑操控的沿海国家,便是俄罗斯了。

1812年的欧洲

俄罗斯愿意配合大陆封锁政策吗?

俄罗斯一开始是希望配合法国搞垮英国的。

彼得大帝(此处可a1725年2月8日的圣彼得堡)改革后,俄国便积极向西扩张,为争夺黑海通向地中海的海峡多次同土耳其开战。

英国当然不允许俄国这种巨无霸涉足地中海,威胁欧洲的安全。1800年,英国入侵地中海中部的岛国马耳他,并以此为跳板支持土耳其对抗俄国,英俄关系一路跌至谷底。

拿破仑怎么会放过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在给沙皇保罗一世的信中谴责了英国对马耳他的侵略,并且表示自己将在俄土矛盾中支持俄国。

被法国大革命(此处可a1793年7月17日的巴黎)吓破了胆的保罗一世得到了拿破仑支持的许诺,忙不迭地向法国示好,并胁迫瑞典、丹麦、普鲁士和俄国一起对英国实行“封港”。

但很快,俄国在经济上对英国的高度依赖又迫使沙皇转变了政策。

俄国是一个标准的农业国家,土地匮乏的英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粮食进口国,自然就成了俄国的金主,而英属殖民地出产的砂糖,更是俄罗斯人食谱中最重要的调味品。英国在加勒比海上的殖民地“糖岛”每年向俄国出售的砂糖总价超过500万卢布,而最令俄国人沉迷的烈酒,进口额还不足糖的五分之一。

在经济上,英国和俄国已经捆绑在了一起。所以俄国对英的贸易禁运,同样给自身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保罗一世也因此遭到忌恨。反对派买通了王宫的侍从,用枕头将熟睡中的沙皇活活闷死。

继位的亚历山大一世立即与拿破仑分道扬镳,重开对英贸易。

沙皇亚利山大一世。因为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他被尊为“神圣王”。

此时的拿破仑仍然不希望同俄国撕破脸皮。虽然亚历山大一世连续参加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反法同盟,并且全部落败,拿破仑却罕见地没有让俄罗斯进行任何战争赔偿,只是要求对方重新接受自己的大陆封锁政策。

亚历山大一世表面上向拿破仑服软,实际上却在执行过程中对英国大开后门。

他下令,所有要停泊俄国港口的船只都必须提交一份中立证明,说明上面不存在任何英国的货物。但在英国握有绝对制海权的情况下,只有英国人才能在欧洲海域自由通行,哪来的中立国商船?

1810年9月,600艘载有英国货物的船只被禁止驶入波罗的海,商人们伪造了一批证明交给沙皇,请求停靠在俄罗斯的港口。亚历山大一世揣着明白装糊涂,任由英国船队进入俄国,自由进行交易。

得知此事的拿破仑强忍怒火,给沙皇写了一封语气平和、但极具威胁意味的信,声称法俄两国的和平“完全仰赖于陛下”。

亚历山大对战争威胁不屑一顾。他在年底公开撕毁了同法国的盟约,宣布将对从海上进口的英国货物实行关税优惠,而从陆地进口的法国及其仆从国货物,关税则要提高近50%。

俄国的这步棋彻底打破了双方的力量平衡。英国经济转危为安,而法国则因为英俄的反向制裁经济崩溃。失业的纺织工人开始公开反对拿破仑的统治,又一场革命似乎已在酝酿之中。

骑虎难下的拿破仑决定用武力把俄罗斯纳入大陆封锁体系。

俄罗斯的功勋老将库图佐夫。他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力主以焦土战术对抗拿破仑。在俄法战争胜利后不久他就因病去世,遗言力劝皇帝务必杀死拿破仑

只是这场押上六十万人性命的豪赌不光没能挽救帝国,反而加速了它的崩溃。

战争的胜利者俄罗斯也没讨到什么好处。在善于平衡博弈各方利益的外交大师梅特涅(此处可a1806年8月10日的巴黎)的牵线搭桥下,英国与战败的法国走到了一起,在瓜分拿破仑遗产的维也纳会议(此处可a1815年6月9日的维也纳)上竭力渲染“俄国威胁论”,使俄罗斯不得不在此后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面对整个欧洲的围追堵截。

拿破仑时代,法国一家独大,英俄为了对抗拿破仑的侵略抱团取暖;在拿破仑战败后,庞大的俄国又成了欧洲最大的威胁,英国转而与法国站在一起。这又一次验证了“弱势结盟”的历史规律。(详见规律13 - 弱势结盟:如何选择队友

历代评价

1、在我一生的作战中,最令我胆战心惊的,莫过于莫斯科城下之战。作战中,法军本应取胜,而俄军却又博得不可战胜之权。

——拿破仑

2、(库图佐夫)他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的肩上是民族的期待,但他同时在眼睛里看到战争造成的伤口和痛苦,但他丝毫没有畏缩和退却,即使他的策略被人认为是懦夫之举,被人污蔑是通敌的奸细,他也一直隐忍地去面对宫廷内部对他的排挤,在战场上毫无动摇地充当着千万士兵的精神支柱。

——列夫·托尔斯泰

阅读数 3.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