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 黄自的音乐创作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是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黄自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是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向国内学子传授欧美近代专业作曲理论,并且有着建立中国民族乐派的抱负的音乐教育家。

黄自与家人合影

他留学美国的毕业作品——管弦乐序曲《怀旧》是我国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也是最早在外国演出的一部中国交响作品。他为左翼进步影片《都市风光》写的片头音乐《都市风光幻想曲》是我国第一部具有专业水平的片头音乐。他所作的《抗敌歌》和《旗正飘飘》是我国最早的两首抗日救亡合唱歌曲。他所作的《长恨歌》是我国最早的清唱剧。他又是最早全面、系统地传授西方近现代作曲理论,最早为进步电影写片头曲的音乐教授。此外,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周刊并担任主编,发起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全部由中国演奏家组成的交响乐队——上海管弦乐团。

中国第一首管弦乐作品《怀旧》钢琴缩谱手稿,黄自作于1929年

黄自一生为后人留下了94首包括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复调音乐清唱剧合唱独唱、教材歌曲等多种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15篇涉及理论创作、批评、欣赏、作家、历史等方面的音乐论著;56讲有关音乐常识的课文;3部未完成的音乐书稿。他还创办音乐社团和主编音乐杂志、音乐副刊、音乐教材、音乐教科书,为电台组织音乐节目,撰写音乐广播稿等。

1916年,黄自考入清华学校,开始系统接触西方音乐,并在童子军管弦乐队吹单簧管,在合唱队中唱男高音声部。

清华唱歌团,后排右4为黄自

1924年从清华毕业后,黄自先后在美国欧伯林学院、耶鲁大学学习作曲。1930年,黄自受聘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上海音乐学院前身)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培养了以贺绿汀江定仙陈田鹤刘雪庵“四大弟子”为代表的音乐人。

黄自为推动中国音乐发展不遗余力,是1930年代艺术歌曲创作繁荣时期,最有创作价值也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在其作品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艺术歌曲

黄自

艺术歌曲的特质,就是运用“音乐、诗歌、钢琴伴奏三位一体”的创作技法,是艺术性极高的歌曲形式。 中国20世纪上半叶艺术歌曲的创作,是将德国、奥地利等西方国家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法,融入中国音乐传统中所形成的既有民族色彩的歌曲形式。 舒伯特是西方艺术歌曲的代表人物和典范,而黄自则是在舒伯特的基础上又经过了自己的深入研究,是中国作曲家在艺术歌曲界的一个高峰。

黄自创作艺术歌曲时,看重歌词和音乐的结合,善于用精炼的音乐语言表现诗的意境,歌词富有诗意和较高的艺术性。

抗敌歌

抗敌歌》原名《抗日歌》,抗敌歌是中国最早一首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歌曲。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音乐家黄自有感于神州山河遭敌寇侵略荼毒,欲唤起人民抗敌爱国意志所作。作者黄自是中国创作第一首抗日歌曲的人。

《抗敌歌》

整首歌曲为黄自所谱曲、韦瀚章作词,于同年11月9日由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生在上海的广播电台中首次播唱,并由胜利公司灌制成唱片。

抗敌歌的谱曲优美而流畅,主调雄壮澎湃,节奏紧凑有力,层次分明、气势磅礡。整首歌主要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的音调豪迈而肯定,领唱与合唱一问一答,仿佛群众集会上宣传鼓动的热烈场面,第二乐段的合唱采用反复轮唱的方式,形成一呼百应的效果。其歌词充份展现了当时国人同仇敌忾、团结抗日的爱国热情,也唱出了中国人民誓死报国的抗日心声,可谓抗战期间最有名的爱国歌曲之一。

玫瑰三愿

《玫瑰三愿》(龙七词) 创作于1932年6月,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战乱时期,社会动荡,矛盾十分尖锐。淞沪之战结束后,国立音转教师龙七到校园上课,看到校园内遍地凋零的玫瑰,心中感伤,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黄自先生随后谱成了曲。

龙七词, 黄自曲, 张权演唱,刘祖祥钢琴伴奏,1957-1963年录音

这是是黄自最著名的一首抒情歌曲。“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 赞美的、感叹的音调以及它的扩展和生动化,把玫瑰美姿招展的形象,鲜明地刻画了出来。强拍倚音的曲调,优美典雅,这是黄自旋律的典型风格,还表现出一种女性的温柔的性格。“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 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 我愿那红颜长好不凋谢!”这旋律歌唱性很强,性格很突出,它充满着感情,饱含着善良的希望,是动人的。然而,它的手法是很精练的,“一愿”是它的主题;“二愿”是“一愿”的低二度模仿;“三愿”是“一愿”上三度的扩展,这些旋律 是真正主题化的,而不是零散的,因而形成了鲜明的音乐形象。这三愿都是为着一个目的——“好教我留住芳华”。伴奏中减七和弦的运用,带着一种凄凉的感情色彩。

歌曲借玫瑰花的形象,反映了善良的弱小者的愿望:免受社会恶势力的摧残。这是当时社会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年轻妇女的一种心理状态,因而这支歌有某种典型的意义。

旗正飘飘

中央乐团合唱队 - 旗正飘飘.mp3
01:19 03:07

旗正飘飘》是四部合唱。由韦瀚章作词,黄自作曲。作于1933年元月出版的《音乐杂志》第1期,同年9月被大长城影片公共场所司的有声故事片《还我山河》采用作片中插曲。

歌曲表现了"国亡家破,祸在眉梢"的悲愤情绪,以及要求抗战的炽烈深沉的爱国激情。该曲风格,节奏铿锵有力,音调慷慨激昂。小调式的运用增加了乐曲的苍劲深沉的悲壮。主部两次再现一次比一次更为强劲有力。两个插声部都是男声领唱、混声应和和形式写成,分别通过调式和速度对比,具有很强的号召性。

读着这一段言辞慷慨激昂气势悲壮动人的歌词,仿佛看到中国抗日勇士正快马挥刀,冲入敌垒,砍杀日本鬼子,也仿佛看到音乐家黄自正在全身心地边弹奏着钢琴边为此段歌词配曲的情景呐。

阅读数 1.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