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民族音乐的灵魂人物——德沃夏克
19世纪捷克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德沃夏克。

斯美塔那之后,捷克又涌现了一位民族乐派的杰出人物,他就是安托宁·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1841~1904)。

德沃夏克出生于布拉格郊区的涅拉霍泽维斯,其父为屠夫兼小客栈主。

布拉格

德沃夏克的童年在民歌和教堂乐声中度过,学会演奏小提琴中提琴管风琴。因家境贫寒,12岁时离家当了两年屠宰学徒,后因音乐天赋被一位音乐教师发现,被送到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

1859年毕业后在科姆扎克唱诗班拉中提琴。

1862年转入斯美塔那组建的“临时剧院”任中提琴手,在此工作长达11年。

在这段时间里,德沃夏克不仅大量熟悉西欧古典浪漫乐派的音乐,而且直接在前辈斯美塔那的指导下亲身经历了民族专业音乐的初创过程,为他后来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基础。

斯美塔那

德沃夏克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勤奋自学、积极创作,体裁涉及交响乐歌剧大合唱室内乐和歌曲等。

1873年,德沃夏克辞去了歌剧院乐队职务,全身心投入创作并日益关注音乐的民族风格。代表作有:

《摩拉维亚二重唱集》(共23首,1875-1877)、《斯拉夫舞曲》第一集(Op.46,8首,1878)、《斯拉夫狂想曲》(1878)、《交响变奏曲》(1877)、《圣母哀悼歌》(1877)等。

斯拉夫舞曲, Op. 46
00:00 01:09

80年代,其创作更加成熟,国内外声望大增,他经常到国外指挥演出自己作品,仅英国就去了9次。平常居住幽静的农村专心致志地创作,空闲时经常同农民、矿工交往,情很融洽。代表作有:

第六、第七、第八交响曲(1880,1885,1889)、《胡斯序曲》(1883)、《斯拉夫舞曲》第二集(Op.72,8首,1887),以及歌剧《德米特里》(1882)、《雅各宾党人》(1888)等。

16首斯拉夫舞曲,系列二,Op.72,B.145
00:00 02:53

90年代起属创作晚期,艺术达到高峰阶段,代表作有:

《狂欢节》序曲(1891)、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1893)、F大调弦乐四重奏(1893)、大提琴协奏曲(1895)、交响诗《金纺车》(1896)、歌剧《水仙女》(1900)等。

月亮颂(选自歌剧《水仙女》)
00:00 04:46

德沃夏克的创作同他的前辈斯美塔那相比,既有一脉相承的方面,也有不同之处:

在作品的题材方面,斯美塔那更突出捷克本土的历史和文化,乡土气息更浓,而德沃夏克则从捷克扩展到整个斯拉夫民族,内容较为广阔;

从体裁范围来说,斯美塔那的创作领域主要是歌剧和交响诗,作品数量不算多,而德沃夏克涉及的领域很宽,作品数量很多。

A大调大提琴协奏曲,B.10
00:00 05:34

除了多部歌剧外,多乐章的交响曲就有9部,此外还有若干协奏曲交响诗、管弦乐序曲和舞曲,以及大量室内乐作品等;

在音乐风格上,斯美塔那的捷克民间风味更浓烈,更质朴,而德沃夏克的音乐语汇除了来自捷克民间音乐外,还广泛吸取了斯拉夫和欧美音乐文化的因素,格调显得更高雅和更艺术化。

德沃夏克在前辈的基础上,将捷克的民族音乐推向了新的高峰。

阅读数 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