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民族主义音乐代表——格里格
19世纪挪威民族音乐的代表人物——格里格。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是19世纪挪威民族主义音乐代表人物,生于卑尔根。祖辈是苏格兰移民,父亲代理过英国驻卑尔根领事。母亲是挪威人,是格里格童年时的钢琴老师。

小时候的格里格在提琴家布尔发现其音乐天赋后,便在1858~1862年,前往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深造。

莱比锡音乐学院

在校四年间,格里格既受益于严格的专业训练,又不满于学院的墨守成规。

1862~1866年先后在祖国和丹麦活动,求教过丹麦作曲家嘎德(Gade,1817~1890),但不同意嘎德否认挪威音乐独特性的观点。

1864年结识同辈作曲家诺尔德拉克,两人志同道合,受其影响,决心以挪威民间音乐为基础,开辟民族音乐的道路。

1866~1885年,定居克里斯蒂安尼亚,同时常到德英法等国活动此间除了从事创作外,还积极创立音乐协会,任指挥工作。

该时期的格里格创作的《F大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受到李斯特的称赞。

F大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Op. 8
00:00 01:05

1874年起获挪威政府的年金,生活有了保障。这时期的创作达到顶峰阶段,音乐的民族性和个人风格鲜明突出。代表作有:

《A小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1867)、《A小调钢琴协奏曲》(1868),话剧《彼尔·金特》配乐(1875),《钢琴叙事曲》(1875),《钢琴抒情小品集》(第1-3集,1867,1883,1884),《g小调弦乐四重奏》(1878)等。

A小调钢琴协奏曲,Op. 16,I. 非常中庸的快板
00:00 02:46

1885~1907年,除必要的旅行演出活动外,基本上隐居卑尔根郊外特罗德豪根乡间别墅专事创作。代表作有:

《钢琴抒情小品集》(第1~10集,1886~1906),《c小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1886),弦乐合奏《两首旋律》(1890),弦乐合奏《两首挪威旋律》(1895),交响舞曲(1898)等。

C小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Op. 45
00:00 01:03

格里格一生的思想和创作都和自己的祖国联系在一起。

他说过:“无论祖国的前途如何,要是把我和挪威分开,那就等于割掉我的手臂和双腿”。

格里格的作品大多属器乐小品,未写歌剧、大合唱、交响曲等大型体裁。其创作除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貌外,其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小巧精练、诗情画意、爽朗清新。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晨景
00:00 01:04

但格里格的音乐也缺乏内在的戏剧矛盾冲突,这和挪威社会的发展状况和作曲家的相对平稳的生活、思想有关系。

他说过:“艺术家如巴赫贝多芬都在高处建立了殿堂,而我则想像易ト生的最后一出戏剧中所表现的那样,为人们寻找几所住房,在这里他们会感到自己舒适和幸福。

他的这种人生观和艺术观不仅影响到了他的作品,也使他在37岁这个精力正旺盛的时期,同年轻的妻子隐居于乡间,过上了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舒适的生活。

阅读数 2.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