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吴一向是三国历史中最不受人瞩目的政权。刘备与曹操的争锋相斗才是后人对三国最感兴趣的部分,孙权在文学作品之中,往往都作为一个配角和反面人物。连开国之君都如此,孙权的子孙后代们的存在感更是不必多说。

巧合的是,吴国是三国最后一个灭亡的国家,吴末帝孙皓一直支撑到了284年才被西晋吞并。虽然我们以当下的眼光看晋朝的统一战争,会觉得这是魏、汉两国灭亡之后大势所趋的结果,可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孙皓在位期间始终有北伐中原的壮志,而听闻吴主御驾亲征的消息之后,中原也的确震动。这足见当时晋吴两国实力的此消彼长,其实也十分微妙。

就在吴国灭亡的四年之前,孙皓在今天江苏宜兴的国山举办了一场盛大典礼,也就是千年以来代表帝王最高成就的封禅仪式。
众所周知,相传在周朝之前,封禅泰山就已经被列为旷世盛会。然而对僻处江南的吴国来说,泰山是北方晋国的领地,要去那里封禅,无异于天方夜谭。因此,孙皓就选择了离都城金陵百余公里外的国山,作为自己与上天沟通的地点。
那么,孙皓为何宁可选择“四不像”国山,也要强行举办封禅?这实则也取决于吴国的先天不足。自商周以来,大型王朝的都城非长安与洛阳莫属。21世纪富庶的江南在汉代还等同于一块刚开发不久的处女地,人口稀少又贫穷。无论谁也不会把“正统”两个字和江南联系到一起。
刘备的蜀汉政权面临着一样的困扰,但相比东吴,蜀汉还有其他优势。比如刘备的汉室宗亲的身份,以及汉高祖刘邦在汉中发迹的历史,加上刘备称帝前导演的“汉水出玺”的事件,已经足以作为蜀汉立国的精神支撑。
后人在三国史中最关注魏汉两国的原因也在这,一个经禅让建立,一个是前朝宗亲,天下的主人仿佛只有这二家才有资格去角逐。
先天缺乏正统的孙吴,最终只能使用“谶语”作为塑造自己合法性的武器。所谓谶语,也就是我们说的“预言”。比如汉末的“代汉者当涂高”、隋末的“天子季无头”都属于此类。
属于东吴的谶语,则是“黄旗紫盖,见于东南”。天上出现象征皇帝车架的彩色运气,王气在东南啊!
包括孙皓之所以主动出兵攻打晋朝,都是相信了所谓“青盖入洛”的传言,相信自己即将在当年入主洛阳而导致的。可以想见,在国山举行封禅,也是孙皓强化自身帝位正统性的手段之一。为了纪念这场盛会,孙皓还特地更改年号为“天玺”。
自古以来,举行封禅仪式,臣民们都会“配合”的找出一大堆祥瑞,表明帝王的盛德感天动地。孙皓也不例外。只不过,他的脸皮厚到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禅国山碑》,是孙皓封禅时刻制的一块石碑,至今保存不错,存放于江苏宜兴善卷洞景区内。

石碑的碑文,就主要记述国山大会前,东吴全国各地出现的祥瑞清单,足足有1274项之多!
践祚初升,特发神梦,膺受籙图玉玺,启自神匮。神人指授金册青玉符者四;日月抱戴,老人星见者一十有七;五帝瑞气,黄旗紫盖,覆被宫阙,显著牛斗者一十有九;麟凤龟龙,衔图负书三十有九;青蛇白虎,丹鸾凤鱼鸟,二十有二;白虎、白獐、白麂、白兔三十有七;白雉、白乌、白鹊、白鸠一十有九;赤乌、赤雀二十有四,白雀白鸾二十有七;神鱼吐书,白鲤腾船者二;灵絮神蚕,弥被原野者三;嘉禾秀颖,甘露凝液六十有五;殊干连理六百八十有三;明月大珠,璧流离三十有六;大贝、余眡、余泉七十有五;大宝、神璧、水青□三十有八;玉燕□玉羊、玉鸠者三;宝鼎、神钟、神瓮、夏祝、神鬲三十有六;石室山、石闿、石印、石羊□□□石□□天谶,彰石镜光一十有七;神□、颂歌、庙灵□□者三;□石□□湖泽门通,应谶合谣者五;神□□僮,灵母神女,告征表祥者三十有七;灵梦启谶,神人授书,著验□□者十;秘记谶文,玉版纪真者□玉刀、玉印,文采光发者八;□□玉琯、玉瑻、玉瑗、玉钩、玉称,殊辉异色者三十有三;玉尊、玉碗、玉盘、玉罂,清洁光朗者九;孔子、河伯、子胥、王□言:天平地成,天子出东门鄂者四;大贤司马微,虞翻推步图纬,甄匮启缄,发事兴运会者二;其余飞行之类,植生之伦,希古所觌,命世殊奇,不比瑞命之篇者,不可称而数也。于是旃蒙协洽之岁,月次辄訾之口,日惟重光大渊献,行年所值,实惟兹岁,帝出乎震,因易实著,遂受上天玉玺,文曰:“吴真皇帝”。玉质青黄,解理洞彻,拜受祗遜,夙夜惟寅。夫大德宜报,大命宜彰,乃以柔兆涒滩之岁,钦若上天,月正革元,郊天祭地纪号天玺,实彰明命。
值得一提的是,碑文里还格外多提了一句“飞行之类,植生之伦...不比瑞命之篇者,不可称而数也”,意思也就是说,我们东吴列出的这些祥瑞,不仅没有夸大,而且还是按少了算的!
可惜的是,孙皓的封禅并没有感动皇天后土。仅仅四年之后,“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