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毗王
本生经记录的释迦牟尼前生的故事,贯穿着佛教慈悲为怀的精神和众生平等的理念,尸毗王的故事尤其出名。而这个故事不特为佛教故事,在耆那教和印度教中都有。

I

从前有一个国家叫阎浮提,国土广袤,人民众多。这个国家的国王叫尸毗王,有大慈悲。

当时天神的首领天帝释将死,不知道何处可以归依。工匠之神毗首羯摩告诉他:“您可以投在尸毗王那里,他一定会解救您的。”天帝说:“咱们去考验考验他吧,看看是不是真菩萨。我变成老鹰,你变成鸽子,我去追你,你就跑去向他求救。”

毗首羯摩回复说:“咱们应该供养菩萨,不该去逼迫他啊。”

帝释天说了句偈子:“我亦非恶心,如真金应试。以此试菩萨,知为至诚不。”

于是毗首羯摩就华为鸽子,天帝释就变成老鹰追他。鸽子惶恐地飞到了尸毗王那里,藏到他的腋下,老鹰随后飞进来,落在大殿上。

老鹰对尸毗王说:“这只鸽子是我的食物,请您把鸽子还给我,我快饿死了。”

尸毗王说:“我发过誓,要度一切。现在鸽子来求我,我肯定不会给你的。”

老鹰说:“好啊,您说您度一切,那我不吃鸽子,命就没了,我不算您的‘一切’里的吗?”

尸毗王说:“换成别的肉给你,你能吃吧?”

老鹰说:“我只吃新杀的热肉。”

尸毗王想:“我换别的肉给他就等于牺牲一条生命去救一条,只有用我的命换才可以。”

于是,尸毗王篇取来了刀,从自己大腿上割下来肉送给老鹰,来换鸽子的命。

老鹰说:“我也不是不讲理的。您要用自己的肉换鸽子的命,得用称来称一样重的肉。”

尸毗王就让左右赶紧拿来一个称,鸽子站在一个秤盘中,另一边放上尸毗王的肉。可是直到尸毗王把自己腿上的肉都割完了,也还是比鸽子轻。于是他又割自己的胳膊和两胁,可是仍然没有鸽子重。

于是尸毗王就想起身,自己上秤盘,然而气力不接晕倒了。很久之后他苏醒了,感到自责,认为自己再这个时候不应该懈怠倒下,于是努力起身,上到秤盘上。这时候帝释天恢复了本来面貌,对尸毗王说:“三界之内,你想要什么就告诉我吧。”

尸毗王回答:“荣华富贵我都不要,我只想求佛道。”

帝释天问他:“你如此舍身,现在全身痛彻骨髓,会后悔吗?”

尸毗王答道:“我从不会后悔。不但如此,我想求佛道就一定能成道。“于是他身体恢复如初,诸天人环绕赞叹。

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生尸毗王的故事。

II

莫高窟北凉275窟是屁王本生壁画

这是北凉尸毗王本生壁画,表现了尸毗王割肉的情:绿色的鸽子站在尸毗王右手上,尸毗王神态安详,其左侧(面对画的右侧)是割肉的人。与这一幅相比,后来的北魏石窟的同主题壁画则更将具体。

敦煌莫高窟北魏254窟北壁——尸毗王本生故事

莫高窟的这幅壁画,观看的顺序是右上——中——右下——四周。这幅图看不太清楚的话,我们来看一下素描临摹图,应该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其中的情节。

首先是老鹰追鸽子,然后是鸽子求尸毗王,接着是尸毗王割肉,进而是尸毗王坐到秤盘上,最后是身体恢复如故,天人环绕赞叹。

III

本生经记录的释迦牟尼前生的故事,贯穿着佛教慈悲为怀的精神和众生平等的理念,尸毗王的故事尤其出名。而这个故事不特为佛教故事,在耆那教和印度教中都有。富贵的国王与鸽子的生命是同等重量的,这也反映了一种朴素的生命观,即人不应因地位、金钱、学识、肤色来衡量生命的价值,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处处是反列。

惟愿大家知道了这个故事,能够多一点对人和人性的思考。

阅读数 1.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