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铲除魏忠贤:明朝最后的权宦
前因:魏忠贤升任秉笔太监;后果:袁崇焕镇守宁远城

前因

1620年,魏忠贤升任秉笔太监(太监的职位),与天启皇帝的乳母专权,迫害东林党

1627年,明朝权势熏天的宦官魏忠贤,在崇祯帝即位后遭整肃,被治十大罪,当年12月11日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魏忠贤在明朝的势力相当骇人。在熹宗时期,朝野上下、军队内外都是魏忠贤的人:他侄子良栋为东安侯,良卿为太师,鹏翼为少师,良栋为太子太保,当时鹏翼、良栋都尚在襁褓之中。良卿甚至还代天子供祭南北郊社,祭祀太庙。

可以说,熹宗在后期已经完全成为魏忠贤的傀儡,天下都怀疑魏忠贤要篡夺政权了。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魏忠贤的时间地图

所以等到明朝崇祯皇帝即位,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搞垮魏党,揭开笼罩明朝二十多年的黑幕。

虽然魏忠贤权势熏天,但小皇帝崇祯未必没有机会。

魏忠贤一党从政有先天缺陷。

首先,魏忠贤自身的条件不好。他不认识字,在熹宗时期之所以能够权势熏天,主要是因为联合了熹宗的乳母客氏,这才得到了熹宗的信任,大权独揽。

其次,朝廷方面魏忠贤一党与东林党势同水火,东林党狱搞成了明代党争最血腥的一次,这就导致魏忠贤在朝廷官员之间名声极臭,大臣们对他畏惧多于敬佩。

崇祯上台之后,他的策略是韬光养晦,先翦除魏忠贤的羽翼。

所以当熹宗让崇祯当皇帝,崇祯装作吓得要死的样子,说“臣死罪”,向魏忠贤示弱。崇祯即位后,魏忠贤意识到了危机,于是他给崇祯进献了四个绝色美女,一方面是想麻痹熹宗,让他纵情声色,另一方面也是想在崇祯身边安插眼线。

为了不让魏忠贤疑心,崇祯笑纳了这四个美女,但不去碰她们。崇祯这种不抵抗、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让魏忠贤一时找不到应对办法。

魏忠贤,《绣春刀》剧照

崇祯不动如山,可是魏忠贤心虚,所以他决定以退为进,主动提出要辞去东厂总督太监的职位。崇祯马上下令,不许辞职!不但不让辞职,还对魏忠贤一党大加赞赏。

随后客氏也说,熹宗死了,我留在宫中也没有意义,想出宫回到自己家中。但这一条,没想到崇祯却允准了。客氏吃了一个哑巴亏,魏忠贤也痛失宫中的最大支撑。

崇祯不动声色,翦除了魏忠贤的左膀右臂。

这时候,大臣们也看出了崇祯想要整治魏忠贤,一个叫杨所修的官员上书弹劾魏忠贤及其党羽,斥责他们父母过世了,还不回去丁忧守孝,和本朝“以孝治天下”的观念不合,应该赶快出宫回家守孝。大臣们纷纷附和,其用意就是削弱魏忠贤的力量。

然而,崇祯这时候不但不同意大臣的建议,还斥责了上书的杨所修。魏忠贤迷糊了,大臣们也糊涂了,崇祯这是要干嘛?

崇祯模棱两可的态度,很快让阉党内部互相猜忌起来。他们不敢攻击魏忠贤,就转为同党攻伐攻击崔呈秀

一个“魏党”杨维垣上书,说另一个“魏党”、大臣崔呈秀等人贪污腐败,卖官鬻爵,但是杨维垣并没有提魏忠贤,意思是,朝廷中一切问题都是崔呈秀等人造成的。这时候,崇祯的态度不再客气,重处了崔呈秀。

崇祯保护魏忠贤而重处理崔呈秀的做法,让大臣们明白了皇帝的态度,弹劾魏忠贤的奏折就像雪片一样飞来了。

没错,崇祯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要大臣们敢于揭发,就不怕找不到搞掉魏忠贤的证据。

最后压死魏忠贤这个骆驼的稻草,是海盐县贡生钱嘉徵的奏疏,名为《奏为请清宫府之禁以肃中兴之治以培三百年士气事》。其中,揭发了魏忠贤十大罪状:并帝、蔑后、弄兵、无二祖列宗、克削藩封、无圣、滥爵、掩边功、朘民通同关节。

查看完整时间地图

崇祯帝的时间地图

一个没有官职的人揭发魏忠贤,可以让人们觉得魏忠贤惹怒了全天下。

崇祯知道处理魏忠贤的时机到了,可以下手了。

到了这个地步,魏忠贤还是用了原来的套路,先是上书,假意表明要“引疾辞爵”,以退为进,他觉得崇祯还会像以前一样挽留他。

然而,魏忠贤没想到崇祯立即同意了。随后,他还命令魏忠贤到凤阳给朱元璋的父母守陵。接着,又下达御旨,历数魏忠贤和客氏的罪恶,要求“除恶务尽”,魏忠贤和客氏被抄家,给被魏忠贤陷害的大臣们平反。

最终,魏忠贤在去凤阳的路上,上吊自尽。客氏也被押入浣衣局严刑审讯。客氏招出了当年自己如何杀害宫中有身孕的宫女,最终被活活打死。

消灭了魏忠贤和客氏之后,崇祯开始在全国缉捕阉党。就这样,魏忠贤和他所建立的势力烟消云散了。

后果

1626年,袁崇焕镇守宁远城。

结论:但魏忠贤的死并没有给明朝带来中兴,反而魏忠贤死后八个月,辽东的士兵就因为被拖欠了四个月的工资而哗变;后方安全的金兵从喜峰口突破长城围攻北京,明朝陷入内忧外患之中。

阅读数 2.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