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
《培尔·金特》是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的创作脚本来源于著名戏剧家易卜生所作的同名诗剧——《培尔·金特》。格里格为这部戏剧作品所作的精彩配乐,令其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价值。
培尔·金特是易卜生笔下一位十分具有个人色彩的传奇人物,他的一生曲折离奇,格里格曾这样介绍这个人物:“培尔·金特是一个病态地沉溺于幻想的角色,成为权迷心窍和自大狂妄的牺牲品。年轻时,他就有很多粗野、鲁莽的举动,经受着命运的多次捉弄。培尔·金特离家出走,在外周游一番之后,回来时已经年老,而回家途中又遇翻船,使他像离家时那样一贫如洗。在这里,他年轻时代的情人,多年来一直忠诚于他的索尔维格来迎接他,他筋疲力尽地把脸贴在索尔维格的膝盖上,终于找到了安息之处。”
培尔·金特的一生似乎都在追寻一些什么,这大都是关于自我及人生归宿的思考。他时时受欲望所控制,甚至沉溺于此,但最终是“爱”拯救了他。这就是一个浪漫主义人物十分典型的特征——对现世的困惑以及对彼岸世界的病态幻想。“爱”被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成为拯救灵魂的救世主,具有消融一切丑恶、黑暗的能力。而培尔·金特的爱人索尔维格正是用她崇高的爱情救赎了培尔·金特的心灵。
下面,我们选择其中最为耳熟能详的几首进行介绍。
第一组曲第一首:《晨景》

这首作品的故事背景是:主人公培尔·金特远涉重洋,前往美洲去贩运黑奴,往中国贩运偶像,一时成了富商。这时,他来到摩洛哥,一天清晨,在一个山洞前面,他用独白披露自己的内心活动。
这首音乐是具有田园诗一般的、清新恬美的牧歌风格。长笛、双簧管依次奏出这个悠长、优美的主题,在主题进行反复几次的模仿之后,弦乐齐奏再次奏响主题,织体层次增厚,视域变得豁然开朗。彷佛能够看到远处的晨光从熹微到明亮的全部动态过程。
最后,牧歌主题再次出现,弦乐声部则慢慢退为背景,单簧管和长笛声部奏着令人愉悦的主题,似乎是森林中被晨光唤醒的动物的低语,一切静谧美好,音乐就在这种氛围中倏然落幕。
第一组曲第四首:《在山魔王宫殿里》
主人公在一个梦幻般的幻想中进入“ Dovregubben(巨魔山王)的大厅”。 有很多巨魔朝臣,地精和妖精。魔王多夫雷格本坐在他的宝座上,顶着王冠和权杖,被他的孩子和亲戚包围着。培尔·金特站在他的面前。这一场描写了魔宫的恐怖气氛并点出全剧的主题,即人与妖之间的区别。后来,主人公在山中与妖王之女调情,并在妖王的威胁之下同妖女结了婚。
格里格使用营造阴森气氛的B小调作为主调,主题从管弦乐队的最低音处开始缓慢安静地开始,首先由大提琴,低音提琴和大管演奏。 陈述之后,主旋律发生轻微改变,隐隐带有升F大调的调性色彩,随着器乐群组的逐渐丰富,节奏音型的逐渐紧凑与急促,音响变得愈加洪亮,声势盛大,并在不同的乐器上演奏。
第二组曲第四首:《索尔维格之歌》

这是一首极为动人心弦的歌曲,表现了格里格对这位忠贞、崇高、美丽的女性人物的赞美歌颂。
让我们看看这首歌的歌词:“冬天早过去,春天不再回来,春天不再回来,夏天也将消逝,一年年地等待,一年年地等待但我始终相信,你一定能回来,我曾经答应你,我要忠诚地答应你,等待着你回来,无论你在哪里,愿上帝保佑你,当你在祈祷,愿上帝保佑你,愿上帝祝福你,我要永远忠诚地等待你回来,你若已升上天堂,就在天上相见。”
这首歌曲的曲式是短小的二部曲式,第一段是略带哀愁、忧伤的A小调,节奏缠绵徐缓,慢慢倾诉着索尔维格内心的思念与深情。第二段则转为明亮的A大调,节奏节拍变得更为明晰强烈,忧伤的情绪则转为对爱情的执着、坚定。
这就是格里格的《培尔·金特》。一部非常成功的戏剧配乐作品,完美地将场景、人物心理用音乐语言展现了出来,让我们对这部戏剧作品拥有了更为感性、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