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冰雪秘境中的黑暗诗篇 |《图奥内拉的天鹅》
在北欧民族音乐的珍贵宝库中,西贝柳斯有一部最具美感的交响诗——《图奥内拉的天鹅》,这部作品就如同孕在蚌中的珠,每一层光芒都来自疼痛的磨砺。

《图奥内拉的天鹅》(作品22第2号,The Swan of Tuonela),又译《黄泉的天鹅》,是芬兰作曲家让·西贝柳斯所作的交响诗

让·西贝柳斯

《图奥内拉的天鹅》原本是西贝柳斯一个未完成歌剧的序曲,后与歌剧中根据其他乐思所创作的三首乐曲,共同组成交响诗组曲《莱明凯宁组曲》(作品第22号,Lemminkäinen Legends,又称《四首传奇》),由神话作品《卡勒瓦拉》(Kalevala)改编,全套共四曲。《图奥内拉的天鹅》是其中第三首,也是最为著名的一首,常被单独演出。

这首从芬兰民族史诗和自然风光中汲取灵感而谱写的作品,引起了不同民族、国家和时代人们的深刻共鸣。

《图奥内拉的天鹅》唱片封面

伦敦交响乐团版

指挥:马克拉斯

交响诗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在北欧冰雪之境,斯堪的纳维亚黑黝黝的森林铺展开来,树精们在黑暗中编织着奇幻的秘密。被称作“死亡之国”图奥内拉的黑水河,呈现出完全不同于“天鹅湖”的另样氛围:白天鹅那种浴水披月的清丽纯净没有了,来自死亡渊薮暗如深夜的同样名为“天鹅”的黑天鹅游弋而来。

与其他作曲家描绘天鹅的作品有所不同,西贝柳斯以“天鹅之死”为主题,透过音符映射出对于死亡的思考,并赋予天鹅以“生与死”的博大深厚寓意。

作曲家曾在手稿上写下这样的文字:“图奥内拉是死神的王国、芬兰神话中的地狱,在它周围环绕着一条宽阔的黑水河,水流湍急。图奥内拉的天鹅在这条河上漂游、歌唱。”

西贝柳斯生活照

《图奥内拉的天鹅》中最显着的特色是乐曲的旋律结构,音乐首先由英国管奏出天鹅的叹息,哀婉悠长。与之应答的大、小提琴从河床中泛起,忧伤而沉郁。英国管与大提琴秋水落雁两相映照之际,弦乐绵密地跟了进来。

尤其当天鹅唱出死亡哀歌时,英国管奏出绵长而旋绕不已的不对称旋律,音色浓郁而苍凉,听起来如泣如诉,仿佛耳朵就在一条灰暗、森冷的乐声之河中游泳。整个乐曲的质感犹如一幅水墨画,充满着神秘、严峻的特质。

《图奥内拉的天鹅》 Op.22,No.2
00:00 07:59

这种乐曲表现方式后来成了西贝柳斯的习惯,无论是实际表现还是借助暗示手法隐喻都充溢着此种特色。

十九世纪末,浪漫时期的音乐家试图从“古典时期音乐以固定形式终结旋律”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瓦格纳以他称为“无终止旋律”的方式另辟蹊径,德彪西则认为需要“无穷尽的旋律、变奏以及乐句的自由”,与他们相类似,西贝柳斯在《图奥内拉的天鹅》中体现的作曲特色也正是他在这一思潮下对旋律创作方式的探索。

《图奥内拉的天鹅》

NHK交响乐团版

阅读数 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