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本是个好木匠,奈何生在帝王家……
文/全历史 夏虫虫语冰
1627年9月30日,落水生病的明熹宗朱由校因服用“仙药”,病情加重而去世了。关于他去世的日期,说法较多,我们采用的是《熹宗悊(zhé)皇帝实录》当中的记载。
明熹宗死后没有留下儿子,只能按“兄终弟及”的原则,传位给弟弟崇祯皇帝(此处可a1611年2月6日的北京)。崇祯从哥哥手里接下的是一个烂摊子。此时,闯王高迎祥已在陕西揭竿而起,山海关外也有后金虎视眈眈,荷兰还在对台湾进行侵略。

明熹宗像
可以说,明熹宗的短暂统治,加速了明朝的灭亡。那么,明熹宗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当不好皇帝呢?
首先,他是个依赖奶妈的文盲。
明熹宗是明光宗泰昌帝的儿子,14岁时,亲妈就去世了。他被送到李选侍(类似于后妃)那养着,得不到真正的关爱。同时,本是农妇的客氏成为熹宗的奶妈,二人天天相伴,逐渐产生感情。这一点和明朝的另一位皇帝——明宪宗简直如出一辙(此处可a1487年9月9日的北京)。
15岁时,明熹宗登基,不到一个月,就封客氏为奉圣夫人。第二年,他娶了张皇后。此时,局面就尴尬了:新娘来了,奶娘还在皇帝身边。御史毕佐周和大学士刘一燝(zhǔ)要把客氏从宫里轰出去,熹宗却恋恋不舍地说:“皇后年纪小,得奶妈照顾,等皇祖大葬的时候再说吧!”后来,客氏出去了,不久,又被接回去了。
客氏留在宫里,净干下流龌龊的勾当。她和魏忠贤关系不正当,还害嫔妃,杀皇子,弄得皇帝连一个儿子都没剩下。明熹宗都知道,却仍旧纵容客氏,这和明宪宗类似(此处可a1470年7月30日的北京)。
熹宗缺母爱,才依赖奶妈。此外,他还缺父爱。爷爷明神宗光顾着寻欢作乐,根本不管他,父亲明光宗(此处可a1620年9月26日的北京)又短命。这让明熹宗的教育几近空白,成了文盲。
一天,江西抚军剿寇胜利后上奏,奏章里有“追奔逐北”,意思是他们到处奔波,挺辛苦的。太监错念成“逐奔追比”,解释成追赶逃走,追求赃物。明熹宗愣是听不出错误来,还气得处罚了有功的江西抚军。他自己发布的指示也是驴唇不对马嘴,经常让大臣们听了笑得肚子都疼。

影视剧中的客氏
明熹宗当不好皇帝,不只因文化水平低,还在于他打心眼里就不喜欢政治。大臣上奏章,按明朝惯例,得由皇帝亲笔批示。明熹宗却把奏章等文书统统推给宦官处理,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干木匠活上,和元顺帝(此处可a1370年5月23日的北京)的爱好差不多。
史书记载:明朝的床,又重又笨,还不好看。明熹宗看着不满意,就亲自画图样,锯木头,雕花样,用一年多的时间造出新床。这床非常漂亮,还能折叠,很轻便。这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折叠床了,也算是熹宗的发明专利。
熹宗天天痴迷于木工,废寝忘食。魏忠贤就特意挑这时候,奏请大事。明熹宗哪还有心思听这些?脱口而出:“朕知道啦!你们看着办吧!”
木匠活只是明熹宗的爱好之一,他还酷爱建筑。
他曾在院子里盖了一座小宫殿,是乾清宫的高仿品,才三四寸高,却相当别致。1625年到1627年,朝廷对皇极殿等宫殿进行改造,明熹宗一直亲临施工现场,指导工作。不得不承认,他真是鲁班再世,可惜和宋徽宗一样(此处可a1135年6月4日的依兰)投错了胎,当了皇帝。

明熹宗酷爱做木工
最后,他还是善于利用宦官的聪明人。
别看他厌恶政治,文化低,但他并不愚钝。他在位时,表面上是由魏忠贤独揽大权;实际上,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宦官加以利用。1622年,明熹宗赐给这个宦官“忠贤”二字当名,因为魏忠贤在外面霸道,对皇帝却是忠诚谨慎的。
即位初,明熹宗任用东林党人,还提拔袁崇焕(此处可a1630年9月22日的北京)抗金,取得了宁远大捷。1622年,他又为张居正(此处可a1525年5月24日的荆州)平反,这都是熹宗能力的体现。
1623年开始,魏忠贤等阉党逐渐骑在东林党人(此处可a1625年7月31日的北京)头上。原来东林党人爱对皇帝指手画脚。熹宗就用阉党牵制东林党,同时又明白东林党是一群维护皇室正统的人,有他们在,阉党权力再大,也不能威胁自己。
去世前,明熹宗曾嘱咐崇祯:“魏忠贤忠诚,可以办大事,要重用他啊。”崇祯不明白其中深意,即位后,把魏忠贤杀了。等日后与大臣们相争时,才会悟出:阉人是皇帝手里的刀,是和朝臣斗争的工具!

影视剧中的魏忠贤
明熹宗的一生很短暂,只活到23岁。他不是个称职的皇帝,却是个具有悲剧命运的奇人。他对奶妈和魏忠贤的纵容,都是因为他生来就缺乏安全感。不借助亲信,他的威严更难以树立,这也让我们想到:君主近臣,代起执政(详见规律29—内外朝循环规律:大家都信身边人)。
历代评价:
熹宗最大的特长就是做木匠活,并且真是一手好手艺。到了醉心于木匠活的地步。如果他是个木匠,倒也还称职,可是他偏偏是皇帝。熹宗又是另外一个匪夷所思的皇帝。他对明朝最大的“贡献”就是重用了魏忠贤来治理国家。
——林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