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百济向日本求援;后果:向唐朝派出遣唐使
作者:余白 / 编辑:王莫失
前因:百济向日本求援
公元663年,唐朝军队与日本军队在白村江发生战争,日本惨败,主将朴市秦造田被杀,史称“白村江之战”。
就在两年前,朝鲜半岛的百济被大唐军队打败,百济的臣子鬼室福信火急火燎地跑到日本求援。当时的日本大化改新刚结束,结果却是一地鸡毛。新上任的齐明女皇正在收拾烂摊子,而此时接到求援,可以说正对女皇心意。
出兵朝鲜半岛,不仅可以打击一直反对日本的新罗势力,更可以扶持原本在日本“做客”的百济王子扶余丰璋,扩展海外势力。而且,还能一振日本的威信,简直是一箭双雕的大好事。
另外,这个时候,曾经战胜唐太宗的高句丽名将——渊盖苏文愿意与日本结盟,更是让齐明女皇觉得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可为什么后来日本却惨败了呢?
关于白村江之战的画作
一开始,日本的军事行动还是很顺利的。
齐明女皇带领第一军携扶余丰璋出发,指挥官是朴市秦造田来津。可惜女皇“出军未半而中道崩殂了”。接盘的是中大兄王子,他派遣阿倍比罗夫指挥第二军。
而另一方,新罗失去唐军的援助,根本就不堪一击,百济王子扶余丰璋回国称了王。在百济的新罗人又被赶走了。新罗一看大事不妙,赶紧去找唐朝求援。当时在位的唐高宗一接到求援信,很是不爽百济的卷土重来,大笔一挥,派遣了万人军队,分水陆两支,向百济复国军大本营所在的周留城开拔。
奈何第二军指挥官阿倍比罗夫还颇有些能耐,他所驻守的的任存城唐军久攻不下。日本成功的将唐军拦在了周留城之外。
谁知道乐极生悲,洋洋得意的日本海军在白村江被唐军“包了饺子”。
当时指挥唐军水师的,原本是左卫中郎将,熊津都督王文度,结果王大人得急病突然去世了,于是只能是管后勤的刘仁轨上了。刘仁轨是谁呢?就是那位劝唐高宗坚守百济,最终使唐军击败百济的官员。
但是这位刘大人再怎么厉害,不过是一介文官,还已经62岁了,日军指挥官朴市秦造田一收到这消息,不由得喜上眉梢,看来这场仗自己是胜券在握了。
663年8月17日,唐军、日军在白村江江面各自摆开阵势。唐朝兵力大约七千,战船一百七十艘;而倭国兵力一万上下,战船数量超过了八百。朴市秦造田一看:嘿,自己人众船多,稳赢!可是这朴市将军一开始只看到了自家船队的规模,却没看到自家船上才坐了十几个人,对方的船上可是有40多个人呢。刘仁轨也有点吃惊:这是两国开战啊,还是出来赶渔民呐?
朴市秦造田再定睛一看唐军的战船大小,心情就没那么喜悦了,因为唐军的船只远比日本的大很多。朴市秦造田命令士兵利用船小、速度快的特点,向唐军的大船冲去,企图震慑唐军。
白村江之战路线图
而面对朴市秦造田的进攻,唐军却突然掉头就跑。朴市秦造田心中窃喜,心想:唐军果然是无胆鼠辈。下令部队继续追击。可怜朴市将军没学过中国的兵法,不知道有招叫:诱敌深入、关门打狗。
等到朴市秦造田回过神来的时候,己方的船只已经深入唐军的船阵了,他感到有些不妙了。刘仁轨下令射火箭,四面而来的火箭烧得日军顿时惨叫声不绝于耳,朴市秦造田立刻组织士兵也射火箭予以还击。可是唐军的船,船板厚实,不易点着。朴市秦造田一看,心想坏了。旋即决定用己方的小船开足马力去撞唐军的大船,撞也要把大船撞沉了。
可是,他想的太天真了。唐军的船坚实耐撞,不一会儿,日军的小船已经变成了一块块碎木片了。朴市秦造田眼看大势已去,惨败的自己即使侥幸逃回国,也必然逃不过一死。他如同疯了一般,不断地劈杀唐军,但寡不敌众,杀红眼的朴市秦造田被砍死在船上。
日本水师近乎惨败,残兵只能逃回本国。
岸上的阿倍比罗夫看到水师的惨状,自觉已无力抗衡士气大振的唐军,当即决定撤退。他率领自己的陆军,并且收容了水师残兵和百济遗民,仓皇地逃回了日本。
后果:向唐朝派出遣唐使
白江村一战让日本充分认识到它对强大中国的学习只学了皮毛,因而继续派遣使者前往唐朝学习。
结论:白江村之战,是日本与中国早期发生的一场战争。自觉已经学习中国并且逐步强大的日本在这一战中遭到了无情的碾压。这场战争,被后来的学者认为是日本险些亡国的战争,但是却也使得日本开始反省早先改革的失败之处,并继续向唐朝派出遣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