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识字》是延安时期由马可创作的秧歌剧,在新秧歌百花齐开的浪潮里,深受欢迎。

秧歌剧《夫妻识字》剪纸
作曲家简介
马可(1918年6月27日-1976年7月27日),男,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主要作品有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合唱《吕梁山大合唱》,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等。对中国新歌剧的创造和发展作了重要贡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主任,戏剧研究员音乐研究室主任,中国音乐学院成立后担任院长,兼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人民音乐》杂志主编。

马可
作品介绍
秧歌剧《夫妻识字》通过对刘二夫妻互帮互学,“生产当个模范,学习要争个第一”的动人描写,讴歌解放区翻身后的农民群众热烈开展学文化运动和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形式。最初载于 1949 年 5 月出版的《中国人民文艺丛书·兄妹开荒》。
1944年,延安地区形成新秧歌的大潮,各个单位纷纷组织自己的秧歌队,趁着春节等好时日走上街头表演。中国原本就有民间走会传统,于是各秧歌表演队伍也模仿走会的形式,互相拜年,争演新人新事。由于根据地的人们来自四面八方,所以许多人就把自己家乡的舞蹈动作也融化到新秧歌的创作中,形成秧歌表演百花齐开的竞争局面。

《夫妻识字》剧本
在传统歌舞的基础之上,涌现了大量新作品,如西北文艺工作团秧歌队的《小放牛》、《赶毛驴》,青艺秧歌队的《四季生产舞》、《红军节火把舞》,军法处秧歌队的《生产舞》,桥儿沟秧歌队的《推小车》等等。另外,小秧歌剧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作出来,《夫妻识字》、《钟万财起家》、《一朵红花》、《牛永贵挂彩》等,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延安时期的秧歌剧《夫妻识字》
延安新秧歌运动中产生了一些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作品,这种“新秧歌”,以汉族传统民间歌舞表演形式为基础,在歌舞表演中体现出中国民主进程中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和理想。
秧歌剧《夫妻识字》
以《夫妻识字》为代表的秧歌剧载歌载舞,表演活泼,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鼓舞人心的气质和军民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当时起到了难以想象的作用,不久即在其他革命根据地得到积极响应。也在国民党统治区引起很多进步人士的高度评价,成为中国现当代舞蹈史的一个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