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庞培去世;后果:后三头同盟。
文/WMS
前因
庞培去世:公元前48年,庞培在埃及被杀,至此,前三头同盟仅剩恺撒一人,恺撒成为罗马的主宰。
公元前44年,在庞培建立的剧场里,恺撒被几十名元老当众刺死,一代将才和无冕之王就此陨落。
四年前,庞培被恺撒的大军追到埃及,并客死他乡。前三头同盟如今只剩下恺撒,再没有人对恺撒的实力构成威胁。现在,恺撒集罗马城的各种职位于一身,除了没有王的称号,恺撒与帝王没什么太大差别了。
恺撒自然知道,如果称王,必然招致怨恨。他已经在共和国获得了无上的尊敬,再添一个“王”的头衔也不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权力,所以在公元前44年的牧神节上,当安东尼给恺撒一顶王冠,恺撒当众推辞,并说自己丝毫没有惦记王权,更不会做出破坏共和国制度的事情。

但与嘴上说得恰恰相反,恺撒死死抓住权力不放,他已经是终身独裁官了,却还一直兼任执政官的职务。再到后来,恺撒在政务决策的时候,只把自己做好的决定知会元老院,以示尊敬,却完全不让元老院参与其中。
恺撒的傲慢与专制引起了元老院的强烈不满,在元老院看来,恺撒目前的做派都只是摆摆样子,恺撒拒绝王冠也不过是他演的一出戏,想要打消大家的疑虑,但事实上,恺撒随时可能撕下共和国的外衣,自己称王。
时间一久,就连恺撒的部下也对自己的老东家有点怀疑了,他们对共和国的热爱要甚于恺撒,也对恺撒颇有怨言。另一边,庞培旧部也蠢蠢欲动。恺撒先前不想将庞培部下赶尽杀绝,没想到,他的大度却给自己埋下了一颗暗雷。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不少元老都对恺撒敢怒不敢言,如今,只缺一个组织者,把所有阴谋者笼络起来,对恺撒下黑手。
卡西乌斯和布鲁图斯站了出来。这两人原先都站在庞培一派,在庞培死后,他们投奔恺撒,并获得了赦免,布鲁图斯更是成为了恺撒的心腹。不过他们没对恺撒的宽容怀有感激,却有着更大的野心,他们想要取恺撒而代之,不再甘于追随恺撒而得来的前途。在二人的组织下,一个六十多人的阴谋团体形成了。

此时,恺撒正要远征帕提亚,一则 “只有王者才能征服帕提亚”的预言流传开,这则预言仿佛火上浇油一般,更加引起了元老们的担忧,害怕恺撒从帕提亚凯旋之日就是共和国覆亡之日。因此,他们决定,必须要赶在帕提亚远征之前行动。
身边的危险正悄然形成,可是恺撒却对此毫无警觉。关于这场阴谋的风言风语早就传入了恺撒的耳朵,但他却对自己和身边人都有着满满的自信。恺撒觉得这些流言是想离间自己与心腹好友间的关系,于是置之不理,一如既往地信任着布鲁图斯,拒绝增加护卫来保障自己的安全。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卡西乌斯和布鲁图斯的阴谋终于浮出了水面。
这一天,恺撒要出席元老院会议。据说,出发前一夜,恺撒的妻子做了个噩梦,她预感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即便如此,也没能阻止恺撒走出家门。就这样,恺撒错失了这个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
恺撒穿着镶有紫边象征地位的白色托加袍,当他来到元老院的会议地点,一走进庞培建立的剧院,一群元老将恺撒团团围住。不等恺撒反应过来,雨点一般的刀子已经扎到了他的身上,为首的正是恺撒心腹布鲁图斯。直到躺着血泊中的那一刻,恺撒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心腹会带头向自己插刀子,临死前,恺撒难以置信地问向布鲁图斯:“你也在内吗?”

那些支持恺撒的元老也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他们在惊慌中逃散。恺撒的尸体孤零零地躺着冰凉的地板上,23处伤口遍布全身。而外面,阴谋者们正在庆祝他们的成功。
后果
后三头同盟:恺撒死后,他的权力很快被瓜分,安东尼、屋大维和雷必达在公元前43年组成后三头同盟。
结论:恺撒尽管在国家治理上极富才能,但因为他自负的性格,和对权力的欲望,为自己招致了杀身之祸。共和国的命运没有因为恺撒被杀而得到拯救,相反,共和国已经在向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一去不回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