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占据澳门:不速之客的到来
前因:明朝实行海禁;后果:澳门被葡萄牙占领。

文/全历史 胥言

前因

明朝实行海禁:自明朝建立开始,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公元1553年,葡萄牙人进入并占据了澳门(当时称蠔镜),开启了四百余年的葡据澳门时期。

当时,海道副使汪柏接到奏报,称有一伙外国人在澳门登陆。这帮人自称是遇到了风浪,货船触礁进水,浸湿了货物,希望在澳门这块地方上岸。领头的船长还说,只是暂时停留,晾干了货物就走。

汪柏赶来和对方交涉,看见这帮人深目高鼻,分明就是佛郎机人。对方的船长索萨却极力否认,强调自己是葡萄牙人,不是佛郎机人,又说想在中国做贸易,而且愿意交两成的税。

所谓的佛郎机,是当时南亚、东南亚人对欧洲人的蔑称。早在正德年间(1517年),佛郎机国使臣皮莱茨要求觐见。明朝官员翻遍书籍,也没找到这个叫佛郎机的国家,拒绝了皮莱茨。

明武宗像

后来,皮莱茨贿赂明武宗身边的太监,才成功见到了皇帝。就在这时,明政府接到小国满剌加(即今马六甲)的求援,说是佛郎机国入侵。这下引起了明武宗的警惕,下令关押皮莱茨一行人,禁止与佛郎机人贸易。

汪柏身为海道副使,不会不知道这些事。不过,索萨拿出了银子,递了过来。汪柏收下钱,答应向朝廷上报,允许索萨在澳门贸易。

广东按察使丁以忠知道事情原委后,当即表示反对。丁以忠对汪柏说,要是让佛郎机人来贸易,时间一长,怕会有麻烦啊。汪柏没听丁以忠的话,而是有自己的考虑:

首先,广东官府养兵的钱,外贸税占了不小的比重。当时倭寇和海盗越闹越凶,正是用兵频繁的时候,有人送上门要求贸易,还愿意交税,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很多外国商船都配有武器,亦商亦盗。比如,广东东莞的海盗何亚八就勾结番人作乱,对广东官方来说,能拉拢的番人一定要拉拢住,防止他们站在海盗一边。

其次,广东水师曾经击败佛郎机人,可见也不必怕他们闹事。

嘉靖刚继位时,下旨时任广东海道副使汪鋐[hóng]驱逐盘踞屯门(今香港屯门)的佛郎机人。汪鋐抓住佛郎机船大速度慢的弱点,趁着大风天,用火船烧毁对方的船队,取得了一场大胜。

交手之后,汪鋐发现佛郎机人的战船很有特点,用两百多人划桨,像“蜈蚣”一样,无风时也可以行驶。于是汪鋐建议朝廷仿造佛郎机人的“蜈蚣船”,再配备上缴获的佛郎机炮,借此提高水师的战斗力。有了蜈蚣船,明朝的水师更加不必惧怕佛郎机人了。

蜈蚣船

汪柏就是算定了接纳葡萄牙人贸易有利无害,才敢拿这个钱,给葡萄牙人打包票。果不其然,第二年朝廷批复下来,准许葡萄牙人贸易。

葡萄牙人可高兴坏了,一兵未动就得到贸易许可。很快葡萄牙商人全都聚集到澳门来了,几年之内,留居澳门的葡萄牙人从几个变成了几百个。时间一长,葡萄牙人又动了占据澳门的心思。

从1557年开始,葡萄牙人向中国商人购买砖石木材,一年多的时间,就在澳门盖起了几百座房子,一副准备定居的样子。朝廷每年索要的龙涎香,只有这些外国商人才有,而且这些人没少送钱,中国官员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们住了下来。

1559年,海盗屡次发动袭击,朝廷下旨禁止了广州的贸易。商人不得已全都聚集到了澳门,使之成为了贸易中心,人口增长到近万人。

葡萄牙人守着澳门这块风水宝地,越来越骄横,开始拒绝向明政府交税。明朝官员就打算驱逐这些葡萄牙商人。没想到,1564年潮州水兵因缺饷缺粮而哗变,广东官府忙着镇压的时候,葡萄牙人主动提出帮忙。

广州守将俞大猷正为城中兵力不足而发愁,立刻派人和葡萄牙人交涉,答应事成之后免葡方一年赋税。最后,俞大猷靠着300名葡萄牙士兵和西洋火炮,对叛军发动突袭,成功解决了兵变。

这样一来,广东官府慢慢也就放下了驱赶葡人的事。澳门被置于香山县的管辖之下,但明朝地方官很少插手澳门实际事务。

19世纪40年代的澳门街景

1573年开始,葡萄牙人每年向明政府交500两银子的地租。广东官府在澳门设立守澳官,又派海防同知和市舶提举管辖葡萄牙人,保持着对澳门的控制。

清朝基本延续了这一秩序。直到1887年,清政府和葡萄牙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澳门被葡萄牙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

后果

澳门被葡萄牙占领:公元1887年,葡萄牙迫使清政府签订条约,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据澳门。

结论: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借口,登陆澳门。此后,葡萄牙人用贿赂中国官员等不法方式,逐步定居澳门,直至清末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

阅读数 3.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