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因:提洛同盟;结果:尼西阿斯和约
起因:
公元前43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瘟疫席卷了雅典,此时此刻,雅典城中一幅衰败的景象,医生们对染病之人束手无策,神庙到处都是无人掩埋的尸体,空气中弥漫着焦虑的气息。而更加要命的是,此时斯巴达的大军正在进攻雅典的路上,不日就会兵临城下,而雅典城内却瘟疫肆虐,士气低落,雅典城邦的未来又将走向何种命运呢?
雅典与斯巴达其实积怨已久。
希波战争之前,斯巴达是这片陆地上的唯一霸主,战后,雅典的锋芒渐盛,她的风头甚至快要盖过斯巴达。斯巴达对雅典的崛起心有忌惮,从公元前457年以后,双方便时常发生冲突,虽然规模不大,但双方互不服气,积怨渐深。
斯巴达一直寻找打压雅典的机会。提洛同盟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雅典的高压政策令各盟邦心生不满。在斯巴达的挑唆下,雅典附近,一个反对她的联合阵营正在悄然形成。
终于,雅典与科林斯、麦加拉两城的纠纷点燃了这场大战的引线。公元前446年,为了抵御雅典不断西扩的经济势力,麦加拉与科林斯重归旧好,加入了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站在了雅典的对面。雅典看到自己得不到好处,索性让对方也不好过,公元前432年,雅典通过一项法令,将麦加拉排斥在雅典的贸易圈之外。为了保护同盟的经济地位,公元前431年,斯巴达向雅典宣战。
就这样,希腊世界的内战爆发了。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时间地图
伯利克里深知,以军事立国的斯巴达陆上部队所向披靡,若是硬碰硬,雅典根本不是斯巴达的对手。所以,伯利克里选择了避而不战的策略,一面争取时间,将财产和人口迅速转移安置在城墙内,另一面抓紧防卫,让远道而来的斯巴达大军一无所获,挫挫锐气。
伯利克里的安排几乎完美,可一场意料之外的瘟疫把所有人打了个措手不及。城内密集的人口加快了瘟疫的传播,城中一时倒下了大半人,就连伯利克里也没能逃过,不幸死于这场瘟疫,雅典城内的士气此时跌到了谷底。
接手雅典这个危机四伏政局的,是克里昂和尼西阿斯两人。尼西阿斯是个富有但又保守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事务上的能力并不够出色,但是他稳妥的性格正适合雅典现下的局面。
而克里昂则不同了,他是一个小手工业主的儿子,又是一个强硬的主战派,若是雅典坚持伯利克里的政策,不去主动消耗自身的实力,那雅典很有可能慢慢走出困局。然而克里昂却是个野心之辈,他对同盟的强硬态度变本加厉,完全不考虑战争后果。
终于,克里昂为他的莽撞付出了代价。
公元前422年,克里昂率领大军与斯巴达在安菲波利斯激战。与缺少实战经验的克里昂不同,与他们对战的大军可是由骁勇善战的斯巴达国王布拉西达斯亲自率领。
当两支军队刚一相遇,克里昂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布拉西达斯一直暗中观察着雅典军队的行动,而克里昂却低估了对手,当他率领大军向驻地转移的时候,力量薄弱的右翼正好暴露给了紧随其后的斯巴达大军。
布拉西达斯抓住了这个机会,率领小股部队冲入雅典阵中,雅典军队瞬间溃败,克里昂本人仓促逃命,途中死于一个敌人的轻盾兵之手。一向身先士卒的布拉西达斯也在战场上不幸重伤,直到传来雅典军队彻底溃败的消息,这位斯巴达国王才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伯罗奔尼撒战争地图
但幸运的是,雅典并没有因为这次惨败走入死局,斯巴达的内部危机为雅典提供了喘息的机会。
雅典这边,主战派最强烈的拥护者克里昂一死,就成了主和派的天下,再没有任何人阻碍尼西阿斯提出和解了。而斯巴达这边的求和意愿甚至比雅典更加强烈,虽然斯巴达仅仅战死7人,而雅典方面损失足足有约600人。
但是,斯巴达国王布拉西达斯的阵亡却令他们的胜利变得没有意义,再没有一个有足够能力的领袖带领斯巴达人继续征服战争了。更糟糕的是,就在同一时间,斯巴达的后院也起了火,一直被奴役的希洛人趁着斯巴达人分身乏术,起义反对斯巴达的统治。比起自身的危机,大家都已经无暇顾及这场望不见头的战争,修养生息成了目前双方最迫切的愿望。
于是,在雅典主和派尼西阿斯的牵头下,公元前421年,雅典与斯巴达约定停战五十年,双方归还各自侵占的土地,握手言和,尼西阿斯和约的签订为这场战争按下了暂停键。
结果:
尼西阿斯和约
结论:尼西阿斯和约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签订的,但这一纸和约并没有给希腊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雅典和斯巴达的无休止野心势必要将双方都拖入更深的战争泥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