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张居正改革;后果:万历查抄张府。
文/全历史 范范之辈
前因
张居正改革:公元1578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以万历皇帝的名义,下令清丈全国土地,推行推行“一条鞭法“等系列改革措施,出现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最终因新政操劳过度而死。
公元1582年7月9日,被万历皇帝尊称为“元辅张先生”的张居正,因“一条鞭法”等新政改革而操劳过度,年仅57岁便突然去世。
为此,万历专门辍朝三日以示哀思,甚至赐给张居正上柱国的身份,谥号“文忠”。其实,在张居正去世前九天,万历还加封张居正以“太师“头衔,这是文臣中至高无上的官衔,在明朝二百年历史上从未有人生前得到此荣誉。
张居正
可到了这年年底,就在张居正去世后仅仅半年的时间,万历皇帝就下令查抄了张府。盖棺定论的罪名是欺君毒民、接受贿赂、任用私人,归结一点就是结党营私,把持朝政大权。
这样的结局,自然有改革反对派的怂恿和推动,但最为关键的原因还在于万历皇帝对张居正感情上的前后变化:从前半生的“如父如子”到后半生的“欺君贼人”。
万历皇帝与张居正的关系怎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呢?
十年前,在9岁即位的万历皇帝眼中,张居正不仅是自己皇位的保护神,更是教自己如何做好皇帝的帝师。因为万历正是在张居正的协助下,才推翻上一任首辅高拱的专权跋扈,从而稳坐帝位的。
更何况,张居正对小皇帝的教学内容、礼仪规范统统严格把关。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小皇帝非常喜欢书法,经常赐字给大臣。张居正知道后,立即取消了皇帝的书法课。他认为这是玩物丧志,而小皇帝也就乖乖的听从了,因为老师必定是为了自己好。
在帝师张居正的监督下,可以说这十年时间里,万历皇帝是标准的模范君主。对张先生是言听必从,“大柄悉以委居正”。
同时,这十年也是万历朝最闪光的时刻,张居正主持下的新政改革,改变了多年来国库亏空的困境,出现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万历皇帝
然而,对于万历个人来说,这是遭受各方巨大压力的成长期。
一方面,万历要承受母后的严苛教子。皇帝一旦犯了错误,就会受到太后下达的长跪处罚,有时竟然要跪几个时辰。更何况,从小陪伴自己长大的宦官——“大伴“冯保,其实是太后的眼线,经常向太后汇报皇帝的一举一动。
另一方面的压力,自然来自于首辅张居正了。张先生经常教育小皇帝,贤君要懂得修身正己,勤俭节约。结果,万历被克扣的经常连赏赐宫女、太监的零钱都没有。
不过万历再怎么被压迫,张居正都顶着忠心为主的头衔。所以此时对于万历来说,张居正更像是畏惧又敬重的父亲形象。这段时间也是两人关系的蜜月期。

万历皇帝给张居正题词
1578年前后,年轻的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信任达到最高点。典型事件就是张居正丁忧“夺情”。事情起因于张居正父亲突然离世。按照常理,张居正应该回乡为父亲守孝二十七个月,可刚刚开始的新政改革让张居正不忍告别官场。
这时,一个愤青官员邹元标就上书弹劾首辅“夺情”。重名声的张居正,自然要向皇帝请辞丁忧。可万历连续回绝了三封张居正的辞表,更是将弹劾之人邹元标下入大牢,差点就被打死了。
这件事说明成长期的万历皇帝虽然时刻受制于张居正,但又十分依赖和信任他。直到皇帝20岁成人之后,逐渐发现张居正在要求皇帝和对待自己之间,完全是两幅面孔。
在万历面前,张居正要求节俭。可随着首辅的权力越来越大,每天在他人的奉承和讨好中生活,张居正也不自觉地开始注重威严和排场了。不仅将张府装修的富丽堂皇,堪比皇宫;甚至首辅出行也是八抬大轿,侍从相拥。
张居正口口声声痛斥结党营私、误国误民。可为了更顺利地推行新政,减少阻力,他自己却从六部到内阁,甚至皇帝的各科目老师,都要亲自遴选和提拔自己的门生。
终于,翅膀长硬了的万历皇帝,在张居正刚刚离世,就在反对派弹劾下,下令查抄张府。果然,从张府搜出了黄金几万两、白银十几万两。最终,张居正的儿子在严刑逼供下,被迫承认了父亲贪污受贿的罪名。

查抄张府
就这样,一代首辅从皇帝信任的尊师,最终跌落为贪污弄权的窃贼。
后果
万历查抄张府:张居正死后,引起新政反对势力的攻击。半年后,万历皇帝以贪污之名查抄了张府,更是削夺了生前所赐荣誉、诰命。
结论:随着张居正的病逝,他与万历皇帝的关系正式破裂,新政改革也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