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历书:由洋入华,由明入清
前因:利玛窦来华;后果:康熙历狱。

文/全历史 菲菲倚尘轻

前因

利玛窦来华,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公元1582年,传教士利玛窦受耶稣会东方总巡察使范礼安的要求,前往中国进行传教,并带来西方天文历法与数理知识等,为中国历史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

公元1629年,礼部侍郎徐光启成立历局,与传教士汤若望一同编修《崇祯历书》。

明朝初年自刘基创《大统历》后,历法就不再经过修订,并几次出现差错。

后来,万历年间利玛窦来华,不仅成功推算出日食,还献上许多天文仪器给朝廷作为礼物,使朝廷打算利用西洋技法,改善原先历书的错误。不巧的是,随后南京教案爆发,许多传教士受到处分,因此,修改历书的计划推持到崇祯在位时才实现。

利玛窦画像

崇祯皇帝上位后,有一次命钦天监推算日食,钦天监怎样都推算不出准确的日期,崇祯皇帝就大声斥责,并说:“如果再推测不出来,你们的小命可就不保了!”钦天监属于礼部的管辖范围,因此,这件事就自然而然地传到了礼部尚书徐光启的耳里。

徐光启是已故传教士利玛窦的好友,拥有许多天文知识,他认为,皇帝既然对旧历有所质疑,应该趁机奏请皇帝修改历书,于是就跑来觐见崇祯皇帝,说:“之前的《大统历》都是照着元代郭守敬的历法承袭而来,天地因为总在不停地运转,随时都会更新,这种陈旧的历法难免会出现差池,因此,臣斗胆请陛下重修历法解决问题。”

其他钦天监因为担心受到皇帝的处罚,所以一听到徐光启提出这样的意见后,纷纷表示支持,崇祯皇帝就准了徐光启的建议,宣布建历局、修历书。

徐光启建立历局后,明确告诉所有人,新的历法必须要用西法完成,于是他举用了意大利人龙华民、德国人邓玉函等传教士加入编写历书的工作中。

徐光启画像

就在历局开工没多久时,徐光启就遭受了打击。

第一个打击来自龙华民。龙华民不像徐光启的老朋友利玛窦一样,非常喜欢天文科学等技术,他最在意的还是传教工作本身,而不是这些业余爱好。因此,他几乎都在为传教事业奔忙,把工作尽数交到了邓玉函手上。徐光启于是把邓玉函当作自己修改历书的唯一依靠,让邓玉函负责设计新历书的总体框架与翻译。

但是,邓玉函在历局建立后的第二年,就患上了急病,不久离世。

徐光启难过之余,知道还是得找到编纂历书的人才,才能够让工作进行下去。后来,他看中了传教士汤若望的能力,奏请让汤若望加入历局,汤若望于是随徐光启一同编纂新历书。

当时,汤若望是葡萄牙耶稣会的优等生,在1621年,被派到了澳门、广州传教,后来就像利玛窦一样,因学识渊博获得中国士大夫的喜爱,并且来到了北京。进了历局后,汤若望不仅协助翻译工作,还制造了不少天文、光学器材并送给崇祯皇帝,崇祯皇帝看了,特别开心,还对汤若望表示赞赏。

徐光启得到了汤若望这个得力帮手后,对内解决了人才的问题。可是,宫中的守旧派历法大臣却很看不惯徐光启,认为徐光启轻信西法,辱没中华,实在不可取,于是处处为难他,甚至还告诉崇祯皇帝,西法不一定比中法好,请崇祯皇帝给他们机会也参与编修历法。

崇祯帝画像

崇祯答应后,官员冷守忠、魏文魁等人就创了一个历局,是为“东局”,与徐光启等人的“西局”对抗,多次比赛计算天体移动的轨道,最终都由徐光启的“西局”获胜,获取崇祯皇帝的信任。

在这期间,徐光启于任上逝世,由另一官员李天经主持历局,完成了《崇祯历书》。

可惜,就在崇祯皇帝决定全面实施新法时,李自成攻进京城,明朝灭亡,崇祯皇帝上吊自尽,汤若望在乱世当中,抱着修好的《崇祯历书》躲了起来,保住了自己的一条命,也让这本书顺利流传到了清代,并被顺治皇帝所采用,是为《时宪历》。

后果

康熙历狱:公元1666年,钦天监官杨光先上书,斥责汤若望的新历法出现多处错误,汤若望等一批传教士于是惨遭牢狱之灾。

结论:徐光启与汤若望的合作,是继《几何原本》之后,中西文化交流的关键性事件。自此,中国对西法有了更深的了解,西方人也得以逐渐活跃在中国的舞台。

阅读数 2.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