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克拉苏讨伐帕提亚;后果:恺撒庞培同盟破裂。
文/贾彦昕
前因
克拉苏讨伐帕提亚:克拉苏任叙利亚总督后好大喜功,执意出兵攻打对罗马友好的帕提亚帝国。
公元前53年,克拉苏在出兵帕提亚帝国时兵败被杀。
前三头同盟建立后,克拉苏获得了叙利亚总督的职位,因此变得骄矜自满甚至狂妄自大。克拉苏执意出兵攻打帕提亚帝国,显示自己军功赫赫,不输恺撒和庞培。克拉苏甚至认为自己不但能荡平帕提亚帝国,还能打到巴克特里亚和印度去。

克拉苏像
恺撒嫁给庞培的小女儿和恺撒的外孙先后去世后,恺撒和庞培的联盟关系就变得岌岌可危。恺撒和庞培都在谋划着推翻对方,独霸罗马。但是两个人担心克拉苏可能渔翁得利。所以,在克拉苏去世之前,谁都不敢率先出手。或许是出于这个原因,恺撒对克拉苏狂妄的想法表示了支持。
但是罗马护民官阿提乌斯极其反对这次出征,市民也纷纷抱怨。他们认为帕提亚帝国历来对罗马友好,现在出征就是在打一场不义之战。但是克拉苏对此置若罔闻,执意出兵。
克拉苏借口有一百多士兵在一个帕提亚城市被害,向这个城市发起了进攻,破城后纵容士兵大肆洗劫,并将城市所有的居民变卖为奴。克拉苏非常得意,让军队称他为“凯旋将军”,他沉浸在短暂的胜利的喜悦中,却没有继续进攻。这给敌军留下了喘息的时间。这时克拉苏的儿子也从恺撒身边回来,为克拉苏助阵。
克拉苏没有改掉他贪婪的缺点,没有好好训练他的军队,反而像个商人一样计算城市的税收。比起士兵的武器装备,克拉苏更关心自己在征服中能捞到的油水。
当克拉苏准备再次出兵时,帕提亚国王海罗德带来了口信,表示愿意和平解决问题。但是克拉苏太渴望战功了,他以挑衅的态度回绝了海罗德。有些在帕提亚的罗马人害怕战争,逃走了,还四处传信宣扬帕提亚的强大,弄得罗马军队人心惶惶。

帕提亚的轻装弓骑兵
亚美尼亚国王在这时向克拉苏抛出了橄榄枝,想和克拉苏合作攻打帕提亚,劝克拉苏取道亚美尼亚攻击帕提亚帝国。不过克拉苏还是更看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选择向幼发拉底河进军。他们在前进过程中发现了帕提亚人逃走的马蹄足迹。他认为帕提亚军队也不过如此,于是想尽快风光凯旋。
这时一位叫亚里阿姆尼斯的阿拉伯酋长来见克拉苏,他对克拉苏极尽吹捧,奉他为恩主。他夸耀克拉苏的军队,却对克拉苏没有加快行军速度感到遗憾。亚里阿姆尼斯告诉克拉苏:海罗德准备逃命了,而且海罗德会派大将苏里纳来牵制他,来给自己留下逃跑的时间。
亚里阿姆尼斯嘴里没有一句真话,但是克拉苏对他言听计从,随他到了宽阔的平原地区。亚美尼亚国王正在抵抗海罗德的攻击,他希望与克拉苏会合。如果两军不能会合,他劝克拉苏最好选择山区的行军路线来让帕提亚的强大的骑兵失去作用。但是克拉苏没有理会他的劝告。如果有部下向他谏言,他也会不高兴。渐渐地,部将们都不再提这些事了。
克拉苏要求军队急行,甚至要求步兵赶上骑兵的速度。士兵长途奔袭,疲于作战。这时敌军大举来袭,准备会战。克拉苏大吃一惊,匆忙迎战。罗马士兵们没时间吃饭,就连想在河边喝口水也不被允许。
两军接近时,帕提亚军队敲打起了特制的铜鼓,声势浩大,打击了罗马士气。帕提亚军队还佯装溃败,实则分散队形将克拉苏的军队包围。然后帕提亚人用密集的箭矢围攻罗马军队,罗马军队只能被动挨打。克拉苏要求儿子率军率先突围,但是敌军把他的儿子引诱到开阔地区后杀掉。

克拉苏被砍下头颅
罗马军队士气低迷,不想再打仗了,克拉苏无奈,被迫到苏里纳的阵营去谈判。在谈判过程中,双方起了争执,最后大打出手。克拉苏就在这场混战中被杀死。在罗马政坛炙手可热的克拉苏的生命就这样终结在了帕提亚的土地上。
后果
恺撒庞培同盟破裂:前三头同盟崩溃,恺撒庞培反目成仇。庞培被恺撒击败,在埃及被杀死。
结论:克拉苏之死打破了庞培和恺撒的实力均衡,导致庞培恺撒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