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倒台:成也儿子,败也儿子
前因:严嵩夫人去世;后果:严世蕃被处死。

文/全历史 老三诺夫娜

前因:严嵩夫人去世

1561年,严嵩夫人去世,其子严世蕃因守丧,不能帮严嵩迎合嘉靖,严嵩逐渐被嘉靖帝不喜。

1562年,因儿子严世蕃被弹劾,身为内阁首辅的严嵩,被嘉靖帝勒令退休,严世蕃也被处死。

严嵩被重用,除了擅于不择手段搞垮政敌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擅于用各种方式,讨好嘉靖。比如他及擅长写嘉靖喜欢的青词(道教的祭祀文),还买通宦官,打探皇帝想法,时刻投其所好。

嘉靖要将父亲神位移入太庙,但其父生前没做过皇帝,入太庙不合礼法,所以群臣反对。但严嵩为讨好嘉靖,全力支持此事。嘉靖沉迷道教,不理朝政,常被群臣劝谏。严嵩不仅支持嘉靖修道,还帮他撰写青词。

嘉靖帝

严嵩因此步步高升,担任内阁首辅14年。尤其嘉靖执政后期,长期修道不上朝,严嵩独霸面见皇帝的机会,大权独揽,专横跋扈,甚至克扣皇子的俸禄。

但因为年岁大了,严嵩的谄媚功夫,逐渐不太灵光了。他开始思维迟钝,办事总犯糊涂。而嘉靖处理政务时,为了考验大臣,经常用暗语写旨意,严嵩总看不懂。开始一段时间,他靠儿子严世蕃的帮助。

严世蕃擅于体察上意,嘉靖的暗语,他每次都能参透,所以他代严嵩拟定的奏对,嘉靖都很满意。严世蕃还擅写青词,严嵩后期得到嘉靖赞赏的青词,基本都出自儿子之手。

但后来,严嵩夫人去世,严世蕃为母守丧,不能再出现在朝堂。严世蕃本就好酒好色,没有母亲的约束,又借“休假”之机,开始纵情酒色,时常卧醉不起,没法帮父亲写奏对。严嵩只好自己动手,却漏洞百出,嘉靖渐渐对他不满。

尤其是宫廷失火事件,严嵩的处理,让他彻底失去嘉靖的信任。宫殿被烧后,嘉靖希望能尽快修复,但严嵩却建议皇帝移居南宫,但南宫是当年英宗被软禁的地方,形同监狱,嘉靖帝大为不悦。

其实,这不是嘉靖第一次对严嵩不满。早年他挤走前任首辅夏言,任用自己人,嘉靖就很不高兴,于是将夏言召回,制衡严嵩。但严嵩总能通过谄媚力挽狂澜,为免被猜忌,还主动请求给内阁中加派人手,以示没有专权的野心。

严嵩

严嵩的谄媚功夫,哄得嘉靖高兴,嘉靖对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当谄媚失灵,失去嘉靖欢心,别人的攻击和弹劾,就再没有挡箭牌了。内阁次辅徐阶嗅到这种变化,开始了“倒严”行动。

徐阶是前首辅夏言的学生,跟师傅一样,他对严嵩心怀不满。但严嵩斗跨夏言后,视徐阶为眼中钉。徐阶自忖不是严嵩对手,为求自保,隐藏锋芒,顺从严嵩,甚至把自己的孙女,也嫁给严嵩的孙子。如此姿态,让徐阶平安度过严嵩专权的十余年。

顺从严嵩的同时,徐阶逐渐取得嘉靖的信任。他也擅长写青词,嘉靖帝用暗语写成的旨意,徐阶是除严世蕃外,少数能参透的人之一。严嵩因宫殿烧毁事件惹嘉靖不高兴,但徐阶却提议,用宫殿烧毁后的剩余物料,营建新的宫殿,引得嘉靖龙心大悦。徐阶因此一路攀升,进入内阁,加封太子太师,成为地位仅次于严嵩的内阁次辅。

那么徐阶是怎么“倒严”的呢?他先让三个御史先后上书弹劾严嵩,但嘉靖感念严嵩多年陪伴,并没有处置。徐阶就想了个办法,他觉得嘉靖信道,必定听信道士的话。于是,他把道士蓝道行引荐给嘉靖,然后两人联合,向嘉靖揭发严嵩罪行。

徐阶探知严嵩上奏时间,告诉蓝道行。蓝道行假借神仙附体,跟嘉靖说,今天有奸臣上奏。随即严嵩奏折送到,这在嘉靖心里留下了阴影。

徐阶借此机会,再次让言官弹劾,但他吸取上次的教训,不直接弹劾严嵩,而是把矛头指向严世蕃,将其贪污、卖官等恶行,以及联络日本人,意图谋反等事,统统罗列,并指责严嵩溺爱恶子,滥用权力。而严世蕃服丧期间纵情酒色,嘉靖获知后,早对他厌恶已极。

徐阶

这次成功了,嘉靖将严世蕃下狱,也勒令严嵩退休。

但严世蕃入狱后却不紧张,他想了个完美的计策,让自己脱罪:他让党羽怂恿办案人员,给自己定罪时,不提谋反和贪污,只提迫害杨继盛的事。

杨继盛是著名谏臣,曾弹劾严嵩,却被严党诬陷下狱,遭严刑拷打而死。当时嘉靖宠信严嵩,处置杨继盛的旨意,其实是他亲自下达的。如果办案人员用此事给严世蕃定罪,就是暗指嘉靖包庇严家,嘉靖必定震怒。所以倒霉的,会是办案人员,严世蕃因此被保住也有可能。

但此计被徐阶识破,他对司法人员说,想要严世蕃死,就绝不能提杨继盛。所以最后拟定的奏疏,只讲了谋反和贪污的事。嘉靖阅后,派人核实案情,然后下令将严世蕃斩首。

严世蕃死后,严家家产被抄没,严嵩被削职为民,不久便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后果

严世蕃被处死:1565年,严嵩子严世蕃以谋反罪被嘉靖下令腰斩。

结论:严嵩死后,徐阶、高拱、张居正相继掌权,三人都为治世名相,让明朝政局呈现中兴之相。

阅读数 4.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