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因: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果: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文 | 全历史 Spencerrr
前因
忽必烈建立元朝:公元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法令,正式建国号“大元”,建立了元朝。元朝地域辽阔,民族之间交往多,有着对外开放的外交态度。
公元1271年,威尼斯人马可·波罗随商人父亲尼科洛等人出发前往中国。他们原定从霍尔木兹坐船直接到达中国,但到了霍尔木兹后等了两个月都没有遇到要去中国的船只。
马可·波罗和父亲等一行人只好走陆路。一路上,马可·波罗随父亲走过的路线大致就是古代中西通商的交通路线——丝绸之路。他们从霍尔木兹向东,经过了广阔的伊朗沙漠和帕米尔高原,一路跋山涉水,走了三年半,直到公元1275年才到达中国新疆。

此前,尼科洛在公元1260年就曾来过中国,还受到了忽必烈的优待。当时,他住在不花剌城(今属乌兹别克斯坦),遇到了忽必烈之弟旭烈兀派去朝见忽必烈的使臣。
使臣见到他们是西域来的商人,便邀请他们一起到了中国。忽必烈对尼科洛很感兴趣,便召他去朝见,询问了欧洲各国的情况。
忽必烈对世界上的各种宗教都充满了好奇,在听到罗马教廷的情况后十分感兴趣,决定派使臣前往罗马教廷,请尼科洛等人作为随从,联络教皇派百名教士过来传教。
蒙古人对于宗教的态度一直较宽容,在13至14世纪的蒙古帝国时期,蒙古人主要信奉萨满教,其中有很多位高权重的蒙古人还信奉基督教。
因此,这次再来中国,尼科洛是带着罗马教皇的信件向忽必烈复命的。
尼科洛带着马可·波罗到达元上都后,一同拜见忽必烈。忽必烈很赞赏尼科洛不辱使命地如约返华,见到马可·波罗机智谨慎,更是对其十分信任。
此后,忽必烈派马可·波罗出使云南、江南各地,甚至让马可波罗在扬州任了三年官职。期间,马可·波罗访问了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亲身感受了元朝的生活和文化,经历十分丰富。
就这样,马可·波罗和父亲等一行人在中国生活了十七年之久。
公元1291年初,马可·波罗奉忽必烈之命出使印度。在回元朝时,他得知伊利汗国王妃去世,向元朝求娶一位皇族之女为新妃。
回到元朝后,他们父子等人被忽必烈任命为使臣,随同三位波斯人护送17岁的阔阔真公主赴伊利汗国完婚。
于是,马可·波罗十七年的中国之旅在泉州港结束了。他在海上航行了两年多后到达波斯,完成护送任务后辗转最终回到了故乡威尼斯。
回到威尼斯的第二年,马可·波罗在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战争中被俘,关在监狱里。在狱中,马可·波罗回忆了当初在元朝的所见所闻,由人代笔,记录成册,于1298年以《马可·波罗游记》之名出版。
这本游记主要记录了忽必烈时期中国蒙古、江南、中原等地的生活状况,其中也包括了他曾出使过地其他东方国家,包括日本和印度等。

《马可·波罗游记》内容非常丰富,几乎包罗欧洲以外的大部分东方世界,所以又被称作《寰宇记》。
《马可·波罗游记》中所记录的东方世界有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这些都令欧洲人无限向往,引发了欧洲的“东方热”。
《马可·波罗游记》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欧洲传播,据说哥伦布就经常阅读一本1485年印行的拉丁文版《马可·波罗游记》,他在书里做了260多出边注。可以说,15世纪起的地理大发现也与这本游记有着密切的联系。
后果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公元1492年,受西班牙王室资助的航海家哥伦布率领船队,原本是为了寻找中国和日本,结果却到达北美洲的伊斯帕尼奥拉岛,并在该岛建立了欧洲人在美洲的第一个殖民地。
结论:
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及其游记,第一次较全面地向欧洲人介绍了发达的中国的生活和文明,将中国形象展示在欧洲人面前。此外,《马可·波罗游记》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