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 郑律成的音乐创作
郑律成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秀作曲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

郑律成,1914年8月13日出生于朝鲜(现韩国)全罗南道光州。原名郑富恩。他于1939年创作了《八路军进行曲》, 被誉为“军歌之父”,亦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其代表作有:《延安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原《八路军进行曲》)、《朝鲜人民军进行曲》。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 -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mp3
00:00 02:34

人物生平与音乐创作

小时候,郑律成患有口吃,被发现有音乐天赋后开始学习小提琴。1919年,光州爆发了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三一运动”。郑律成在父亲和兄长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浓烈的抗日情怀。

郑律成

1933年,郑律成的三个哥哥先后为朝鲜和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19岁的郑律成随着一批进步的朝鲜青年来到中国,进入朝鲜在华抗日团体开办的南京“朝鲜革命干部学校”学习,并参加朝鲜革命组织“义烈团”、“朝鲜民族解放同盟”等抗日组织。

郑律成在乡间采风

1936年,郑律成经罗青介绍加入抗日救亡组织”五月文艺社“,并任理事。同期谱写了自己的处女作《五月之歌》。1937年“七七事变”后,郑律成结识了冼星海,并与其长期合作,出电影歌曲、灌制唱片。同年10月,郑律成怀着满腔热情奔赴延安,先后进入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

1938年,郑律成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音乐指导、鲁迅艺术学院声乐教员。随后郑律成创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延安颂》、《延水谣》、《保卫大武汉》、《生产谣》、《寄语阿郎》、《十月革命进行曲》、《八路军进行曲》等等。

郑律成作品《延安颂》

1939年1月,郑律成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春,在周扬主持下,郑律成与丁雪松举行了婚礼。1942年8月,郑律成被派往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工作,任华北朝鲜革命军政学校教育长。

郑律成与妻子

1945年,郑律成携夫人回到朝鲜后,历任朝鲜劳动党黄海道委宣传部部长、朝鲜人民军俱乐部部长、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团长、朝鲜国立音乐大学作曲部部长等职,为朝鲜军民谱写了《“8.15”颂歌》、《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朝鲜解放进行曲》、《歌颂新中国》,大合唱《图们江》、《东海渔夫》等十余部作品。

《朝鲜人民军进行曲》

1949年初,郑律成与夫人调到中国东北行政委员会驻平壤商业代表团任代表,党的关系也由朝鲜劳动党转回中国共产党。同期郑律成被调离人民军,安排到朝鲜国立音乐大学当作曲部部长。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在周恩来总理的批准下,郑律成同妻子回到中国,并加入中国国籍。后被分配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1950年12月,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创作组的成员,郑律成和刘白羽、欧阳山尊、凌子风、李瑛等人一道去了朝鲜。他和刘白羽合作写了《歌唱白云山》,他和魏巍同志合作谱写了具有浓郁朝鲜风情的《亲爱的军队亲爱的人》,并与欧阳山尊同志合作谱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和《志愿军十赞》。

《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

1956年,郑律成调到中央乐团(现中国交响乐团)创作室作曲。他深入工厂、农村、边防,足迹踏遍了中国大地,到处寻找新的创作原料,为工农兵创作,谱写了大量的音乐作品。1976年12月7日,郑律成在北京突发脑溢血逝世,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中国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在《作曲家郑律成》序言中写道:“他是当代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秀的作曲家,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阅读数 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