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埃及:英国如何拿下非洲要地
前因:埃及爆发民族运动;后果:埃及独立。

作者:脚下有土 / 编辑:陆伯让

前因:埃及爆发民族运动

1881 年初,埃及政府秉承英国人的旨意,继续大量裁减埃及籍下级军官,引起了埃及军人的强烈反对,埃及陆军中校奥拉比此时领导了埃及的民族主义运动。

1882年,为了控制苏伊士运河,并维护在埃及的利益,英国出兵埃及并占领了埃及,这就是英国正式殖民埃及的开端。

苏伊士运河是英国通往印度航线上的要冲,欧洲列强一直在争夺控制权。1875-1879年埃及爆发财政危机,英国购买苏伊士运河股票,与法国共管埃及,逐渐控制了埃及的经济。

但是这还不够。

英国一直找机会往埃及派兵,好牢牢掌握苏伊士运河和英国到印度的航线。

英国当时的首相格莱斯顿就悄悄给大臣示意,让英国在埃及的使臣代表经常故意制造事端,好让埃及爆发内乱,然后英国借机把军队调到埃及。

格莱斯顿首相,四次出任首相,善于理财。

1882年6月,亚历山大暴乱刚好给了英国借口。

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市,一个希腊商人租了埃及男孩的一匹驴子,不仅不给钱,反而把埃及男孩给杀了。这事激怒了亚历山大市民,引起了大规模的抗议。

混乱中,很多侨居的外国人被杀死了,大部分是欧洲人。

英国人浑水摸鱼,找到了一个替罪羊,就是埃及民族运动的领导人奥拉比。

英国说奥拉比与暴动者串通,制造了这一惨案。

接着,英国官方就跟民众大声嚷嚷说:埃及陷入了血腥的暴力活动了,咱们去印度要经过的苏伊士运河危险了!

这一番造势,英国民众对埃及局势非常担心,正中英国首相格莱斯顿下怀。

但是,埃及这块肥肉,法国不甘心被英国独吞,因为一旦英国占领了埃及,法国就会失去在地中海地区的优势。

可惜的是,法国此时忙于镇压自己的殖民地突尼斯,反对法国的同盟也在一边虎视眈眈。法国需要英国的支持,对英国在埃及的举动,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此时,精明的格莱斯顿还上演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戏码。

格莱斯顿政府一边参加国际会议,商讨如何解决埃及问题,另一边却暗地做着发动战争的准备。

可怜的埃及,这时候又给格莱斯顿发动战争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借口”,看着在家门口活动的英国海军战舰,民族运动领袖奥拉比十分谨慎,命令士兵加强炮台以防不测。

没想到,就是这个小小的举动引来了战争。

奥拉比帕夏是埃及民族英雄,被俘后,流放到锡兰(今斯里兰卡),1901年获准回国,1911年在开罗病逝。

英国首相格莱斯顿见机,摆出一副被威胁的姿态,说奥拉比安排的这些炮台是为了轰炸英国海军。中英战争时,英国也是这一套,真的是熟悉的理由,熟悉的配方。

7月9日,英国故作姿态地要求埃方拆除炮台或投降,否则就摧毁这些炮台。

奥拉比哪能不知道英国一直想要占领埃及的心思?

奥拉比拒绝了英国的要求。而这正是格莱斯顿心心念念的结果,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约3000枚炮弹射向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城几乎被炸成了一片废墟。

炮轰引发了更大的混乱,英国终于名正言顺的地出兵埃及。

在实力悬殊的战斗中,英国轻易取得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这还不够,英国还自导自演了一出好戏,接受傀儡政府陶菲克的授权,实现了对埃及的占领。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英国一开始不打算长期占领埃及,海外驻军的成本可能有些吃不消,而且印度这样的殖民地才闹过起义,也需要人力钱财去加固统治。

但是,格莱斯顿左思右想,如果放弃埃及这块到口的肥肉,英国会在地中海地区失去优势。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对埃及进行长期殖民统治。

毕竟这样的话,英国可以维持地中海和近东地区战略优势,还能巩固了东地中海的防御、捍卫了英印航道的安全。

此后,埃及的民族反抗运动一波接着一波,直到1922年英国被迫承认埃及为独立国家,埃及终于获得独立。

后果:埃及独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埃及人民进行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直到1922年2月,英国才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对埃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权力。

结论:英国殖民埃及也是埃及长达近半个世纪被殖民历史的开端。同时,这次不太光彩的军事占领行动也让英国失去了欧洲大国的信任,英国开始了“外交孤立”时期。

阅读数 2.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