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索里尼,您真的不是反法西斯阵营的卧底吗?
文/全历史 哥布林
1940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在佛罗伦萨接见了远道而来的希特勒。后者刚下火车,墨索里尼便兴奋地向其宣布——“元首,我们在进军!胜利的意大利军队已在今早向希腊挺进了!”
然而没过多久,墨索里尼就乐不起来了。
希腊人不仅挫败了趾高气昂的意军,还反扑到了意大利控制的阿尔巴尼亚境内。意大利给轴心国(此处可a至1936年11月1日的米兰)丢脸了。
历史上,恃强凌弱反被痛打的案例比比皆是,19世纪末,刚成为西方列强的意大利入侵落后的埃塞俄比亚,结果在阿杜瓦战役中因地形恶劣和指挥失灵遭遇惨败,成为国耻;1883年,法国侵略中国和越南,反被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击败,成为其耻辱。(此处可a至1884年6月6日的顺化)再比如希波战争时,波斯军虽兵力占优,但最终还是在萨拉米斯被雅典击败。

当时希腊的讽刺画,意思是“快跑……跑再快点……法西斯主义者”
那么,墨索里尼为何要入侵希腊呢?
所以,东地中海的希腊自然也“应该”是其帝国的一部分。
早在墨索里尼上台后不久,他便不断挑衅希腊。后来,他以一名意大利将军在争议地区遭谋杀为由,派军炮轰并占领了希腊的科孚岛。
虽然在国联(此处可a至1920年1月10日的日内瓦)调解下,希腊以赔款求得了墨索里尼的“谅解”,但他并未放弃吞并希腊的野心,而是先去忙别的事了。
原来,这位自比恺撒(此处可a至公元前100年7月12日的罗马)的独裁者,也想重走古罗马人先占据非洲、再并吞希腊的称霸之路,所以暂时将注意力转移到了非洲,在1935年先拿下了埃塞俄比亚(此处可a至1934 年12 月5 日的埃塞俄比亚)。
可到了1940年,由于英法的溃败,墨索里尼趁机再度打起了侵略希腊的算盘。当他发现希腊竟允许英国在其境内建立基地,为埃及英军提供援助,便火冒三丈,决定立刻解决希腊问题。
第二,他想通过占领希腊报复希特勒,因为此前希特勒动了他的蛋糕,没有通知他就派军队入驻了罗马尼亚。
墨索里尼虽与希特勒狼狈为奸,但为了各自利益也时有摩擦。就在入侵希腊前,希特勒就刚做了件令他不爽的事。
原来,德国的石油进口国罗马尼亚遇到了麻烦,罗马尼亚和周边邻国起了领土纠纷,雪上加霜的是苏联还占领了罗马尼亚一部分领土。希特勒担心苏联会趁乱占领罗马尼亚,使德国失去罗马尼亚的石油供给。
于是,希特勒先是做了纠纷的仲裁者,随后又派军入驻罗马尼亚,以防苏联入侵,但他的这一连串举动都没有事先通知意大利。
墨索里尼得知后大为不满,因为他也对罗马尼亚垂涎欲滴。他立刻命人制定作战计划,同时愤愤地说道,希特勒总把“既成事实”放在他面前,这次他要如法炮制了,等德国“看到我们占领了希腊,平衡也就重建起来了”。
第三,他的将领使他误以为能在两星期内消灭弱小的希腊。
长期独裁使墨索里尼身边充满了只会溜须拍马的废物,这些人都极力迎合他的计划。有将领声称只要三个师就够用了,还有人保证两星期内就能灭亡希腊,这让墨索里尼有了迷之自信。
然而,希腊并没预估的那么弱,虽然它没有军事工业,但军队素质很高,加上希腊地形崎岖,意军坦克无法发挥优势,最终深陷泥潭。
意军的失败令希特勒无比恼怒,但为了把英军从地中海赶走,他还是为“小弟”出了头,于次年4月出兵。仅一个月内,希腊就乖乖投降了。
然而,有历史学家指出,希腊战役其实对德国后来的军事行动造成了不利影响,这是为何呢?
首先,希特勒被迫推迟入侵苏联,导致德军未能在冬季恶劣天气来临前拿下莫斯科。
当时,由于希特勒认为英国已经“完蛋”,加上苏联人又不断趁乱在东欧扩张势力,他因而下定决心,要在次年5月对苏联发动总攻。
这日期本是不可更改的,因为希特勒担心,如果晚了那么他有可能像拿破仑(此处可a至1793年12月18日的土伦)当年兵败莫斯科那样,败于俄罗斯严酷的冬季。
可希腊战役还是让日期推迟了一个月,当德军兵临莫斯科时,正好赶上了凛冬的到来。
德军补给于是变得异常困难,冬季作战服也没有到位,很多伤兵竟被活活冻死,士气一片低落,最终也没能攻下莫斯科(此处可a至1941年10月1日的苏联)。
多年后,希特勒在总结失败原因时还在抱怨,如果不是因为意大利,“我们本能在寒冬来到前攻下莫斯科,就不会有之后的斯大林格勒(此处可a至1943年1月31日的斯大林格勒)了”。
其次,由于德国伞兵损失惨重,希特勒下令以后禁止大规模空投,而这种先进的战术却被盟军效仿。

克里特战役
德国伞兵在二战初期可谓战功卓著,在比利时战役中,曾以伤亡20人的代价攻陷了固若金汤的埃马尔炮台,因而被称为“绿色恶魔”。
由于英希联军早有准备,德军刚降落就遭遇了猛烈的炮火打击。同时,希腊平民虽然只有简陋的武器,但也加入了战斗,有位老人甚至用手杖就将一名德国兵活活打死。
所以,尽管德国后来赢了,但损失惨重,克里特甚至被称为“伞兵的坟墓”。希特勒也因噎废食,误认为伞兵时代已然过去。
然而,这次空投却启发了盟军,他们日后就靠伞兵成功配合了诺曼底的登陆。
最后,我们看到,德国被迫为意大利的失败买单,却给自己造成了不利影响,这也验证了沉没成本的道理。(详见规律72 - 沉没成本谬误: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历代评价
1. (希特勒)希望能给希腊人一个光彩的和解协定,以表示对他们英勇抵抗的敬意和无可指责的反抗:毕竟这都是意大利人导致的问题。
——纳粹元帅凯特尔
2. 至此我们今后将无法再说希腊人英雄般地战斗(因为希腊已经沦陷),但英雄们将像希腊人般地战斗。
——丘吉尔